「尼克掏寶記」Immanuel Quickley真的是控球後衛嗎?

對於尼克迷而言,與球隊相關的辯論命題,除了 Frank Ntilikina 之外(越來越沒有什麼好辯論的⋯⋯),去年球季後又新增了一題:Immanuel Quickley究竟是不是一名控球後衛呢?作者:運動視界編輯0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收藏
留言
自由市場大勢底定後的休賽季,總是球迷最難熬的日子。在沒有任何籃球比賽時,球迷之間也只能在重啟那些吵到爛的辯論:NBA 2K 的評分、ESPN 的新球季球員排名,或甚至是 LeBron James 以及 Michael Jordan 之間的「G.O.A.T.」之爭。

對於尼克迷而言,與球隊相關的辯論命題,除了 Frank Ntilikina 之外(越來越沒有什麼好辯論的⋯⋯),去年球季後又新增了一題:Immanuel Quickley 究竟是不是一名控球後衛呢?


照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如果以高中主打一號位的這段經歷來判斷(直到進入肯塔基大學後才中斷),我們會傾向說他是。然而許多球迷或甚至球評,根據他菜鳥年場均僅 2 助攻的成績,加上他一有機會就出手的習慣,則會告訴你他不是。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在思考這一項命題的同時,另外一個問題漸漸浮現:這真的重要嗎?

在當代的 NBA,「去位置化」成為顯學,雖然大多數球隊的主要持球者仍是較矮小的球員,然而在上季,助攻排行榜前 20 名球員就有 9 位高達 6 呎 6 吋以上——這還不包含 6’9” 的前任助攻王 LeBron James(場均 7.8 次助攻,因上季受傷出賽數未達標準),顯見球隊的組織者定位早已和傳統有所區別。

以上季尼克隊為案例來看,事情會更有趣:紐約在 2020-21 球季的例行賽不動先發 Elfrid Payton,有著 7 年 NBA 資歷、生涯場均 6.2 次助攻的他被視為純控衛。

然而在去年,他只交出場均 3.2 次助攻;全隊的助攻王卻由陣中的大個子、6 呎 8 吋的 Julius Randle 擔綱(場均 6 助攻),雖然直到交易來 Derrick Rose 之前,尼克的進攻都不算出色,但也依舊是個參考依據。

儘管 Rose 帶動了整個大蘋果的進攻,然而綜觀他生涯,他一直被認為是名進攻優先的控球後衛,生涯12個賽季以來場均助攻只有 5.5 次。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季 Randle (27.2%)還擁有比 Rose (26.3%)還高的助攻率;不過當球隊贏球時,有誰還會在意哪些助攻是誰傳出的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Rose 的球風完美演繹了當今控球後衛最有價值的技能:滲透防守(penetration)。Rose 的上場時間比 Quickley 多了 7 分鐘,然而前者的切入次數(11.6)卻幾乎是後者(6)的兩倍,這可是總教練 Tom Thibodeau 所過分看重的一大重點,也是他之所以持續以 Payton 作為先發控衛的主因之一。畢竟後者雖然很少殺至籃框,可是他每場比賽仍有平均 9.3 次帶球切入。

Rose 飆風切入所為防守端帶來的壓力,使得他的隊友獲得更多進攻上的機會,能打得更加輕鬆,加上他對於防守的判斷,也比 Quickley 來得更加明亮。

即使 Rose 的切入沒有好結果,他的上籃失手仍有高達 9.4% 的機率能被隊友補進——這數字也和隊友 Payton 打平,成為全聯盟第 8 名。


照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Quickley 的最大罩門之一,在於他的運動能力。雖然他的拋投已經是藝術品等級的絕活,然而這種出手型態仍然不比上籃來得穩定,附加價值也沒有那麼大。Quickley 可是全聯盟中在籃下出手比率第五低的球員,籃下出手(0-3 呎)僅僅只佔他全部投藍的 0.59%,這通常是純射手或是即將退休、跑不動的老將才會有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