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透明化」雖聲量重大 樂觀程度與優先順序仍有討論空間

不管是不是因為各界前陣子關注的重點都在東京奧運,自從休賽季以來一直吸引台灣球迷目光的台灣籃球各種動態,在進入八月後稍微淡了一下子,但在最近這一個禮拜,似乎真如事件主角一句「血流成河」的標語中,慢慢掀起波瀾。

事情的起點是原本效力於P. LEAGUE+新竹街口攻城獅的成力煥,原本在去年重返家鄉新竹加入攻城獅,從小就在新竹長大、又宛如是從素人奮鬥至SBL、P. LEAGUE+的平民英雄,成力煥頓時成為球隊代表人物,但是這樣彷彿無比適合的合作關係,卻在一年之後就突然宣告結束,6月29日的球團聲明中,攻城獅宣布成力煥因個人規劃自請離隊,而在本週,成力煥確定和台新夢想家簽約,一切看起來已有初步結局。

然而,原本在台灣籃球圈頗有涉獵的前記者Eddie Tsai在Facebook上提到這一筆人事異動時,提及合約為「雙方選擇權」,這個說法讓攻城獅總經理高景炎在自己的YouTube節目中,以「成力煥轉隊事件始末 肯尼哥有重大事情要宣布?」為標題有所回應,解釋了這份合約的第二年為「球隊選擇權」,並非雙方選擇權,指出蔡裕隆的撰文有誤。而在影片最後,呼應了影片標題,這個「重大事情」,是高景炎宣布「儘管還在和球員溝通當中」,但他希望能夠「薪資透明化」,公布攻城獅的團隊薪資。

請繼續往下閱讀

「薪資透明化」五個字一說出口,馬上引發網路聲量,這個風向的改變,其實和台灣許多籃球迷的球賽觀賞都涉及NBA有關,而在NBA的觀賞中,除了每一年球季間的勝負結局外,就是季外各種人事異動中,與薪資、合約有關的自由球員簽約以及球員交易,而正因為NBA始終存在著球員的薪資概況,球迷們可以知道大概是怎樣的球員在轉換,也因此多了另一個角度的討論空間。再加上從去年P. LEAGUE+聯盟創立以來,執行長陳建州曾在11月的開季記者會上透露將推動薪資透明化,因此高景炎這次發言,的確像是站在風向之上,是能得到網路意見支持的發言。

但是,在這看起來已經得到高度支持的聲浪中,我認為其實不需要太過一面倒,因為這一切只是一個開始,甚至還沒開始(目前的確沒有公佈任何一個球員的薪資),而且「薪資透明化」雖然去年陳建州就喊得很絕對,但其實,並不是這麼絕對的事情。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先不提明顯沒有公布薪資的日本B聯盟、澳洲NBL、或者歐洲足球,許多人會拿NBA的薪資規定出來當成薪資透明化的證明,但其實NBA並沒有完全「透明」的公布薪資,NBA每年會公布薪資帽(Salary cap),這是一個跟薪資規定非常相關的數字,但真正決定薪資帽、乃至於上下限、與球員合約相關比例的數字,是「籃球相關收入」(Basketball Related Income,BRI),NBA沒有公佈這個BRI的詳細數字,因此薪資帽多半只是估計值,既然比較的基準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那NBA的薪資就不是完全透明。

但NBA球員的薪資之所以能讓各界信服,是因為他們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與修正,得以發展出一套合理的討論原則,透過球員工會與球團代表之間的勞資協議,明文訂出制式化合約的薪資規定,因此我們能了解比如首輪選秀的薪資多少、保證約多長、新秀約走完後第一份延長合約的頂薪為薪資帽的25%是多少、往後的頂薪層級從30%、35%起薪各是多少、底薪又是多少等等,因此他們不必做到真正的薪資透明,只要有薪資帽的大概數字、透過合乎薪資規定的合約樣式,就能夠合理推估出大略的合約數字。

請繼續往下閱讀





「薪資透明化」當然不是壞事,而既然聯盟執行長在開季記者會上就提起這樣的詞彙,即使當時陳建州給的時間點是三年,依舊不能把這個議題視為兒戲,但光是從NBA的例子我們就完全可以得知,比起「薪資透明化」,更重要的其實是聯盟必須有制度化的薪資規定,有足以制衡雙方的勞資協議,甚至是必須要有夠力的球員工會。回過頭來看,從去年開季說過「薪資透明化」以後,陳建州與P. LEAGUE+針對此議題的推動並沒有讓外界看起來特別有感,而今天針對高景炎影片的回應,又顯然搔不到癢處,不免讓人無法對其百分之百抱持肯定,而高舉著「薪資透明化」大旗,高景炎的確在此刻搶得先機,站對了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