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帥英文talk】PLG戰T1,真需錢來鬥?談談那些未來可知與期待

全球疫情不確定下的臺灣,開學在即,而Delta虎視眈眈,臺灣職籃看似如此的蓬勃發展,兩大聯盟磨刀霍霍,但真的能換來如去年一樣亮麗的票房嗎?



臺灣球迷市場如海一樣大?

過去台灣有太多類似爭奪戰,從蛋塔、夾娃娃機、到貴森森的全台蓋房與炒房趣,我們的量能與市場有甚麼本事?

本文/影片拋出一個本國職籃新戰略思維、即(球員)人才的搶奪,可以跳脫原本操作,去東南亞甚至中國人才庫找人才,聰明的cost down,更有防患於未然的思維。




影片關鍵句如下,開放討論、交互批評指教。

1. 疫情讓職籃2021-2022年市場充滿不確定感,必須做好衝撞準備。

2. 本土球員來源短缺、品質不齊,為兩大職籃致命傷。

3. 從非正規市場找尋好球員,能解決本國球員不足問題,並收新興球迷可能。



未來只有 6-8支職業球隊能存活

終究,各球隊能否持續受到球迷關注,並買票進場等,關鍵仍在用心使力經營專業,Survival is the fittest。

就目前各球團操作來看,筆者以為,未來票房將是雙北、新竹分庭抗禮,而高雄將與臺中爭奪中南部地方諸侯態勢,如同NBA東西區一樣、某幾年由特定聯盟獨霸一樣,未來數年無論是T1或PLG,總冠軍將跨不過北部球隊。原因很簡單,好球員好教練跟好球隊走、好球隊與好財團與優秀經理人走、球迷消費力跟以上這些走。過去一年臺北富邦勇士就是如此證明著。

請繼續往下閱讀


值得一提的為,所有球隊中,除臺北富邦或中信球隊外,新竹攻城獅顯然在所有球隊居於領先地位;無論在球員選訓(今年獲得狀元籤、休賽季的刻苦訓練)、經營策略上的思維(如先前拋出薪資透明化、蓋新球館等風向帶領)、到整個大新竹產業(特別竹北地區)風生水起,在在反應著其思考與行動深、廣度,展現出可長可久永續與未來性,值得各球隊看齊。

如此看來,若一切順利,大新竹將因其特殊經營條件、球迷特性到經濟歷史板塊盛逢其時,風城攻城獅將是本國職籃發展未來三年顯學隊伍,很難被超越,不容易被複製,而總冠軍到手、也是指日可待。

文末,筆者必須直白指出,從各國人口與職業球隊比例來看,臺灣沒有10隊以上職籃球隊市場capacity:未來一年,疫情擾動因素外,球迷並沒有那麼多的熱情與money進場,沒有做好整體控管的球隊,與沒有讓人感動的陣容,將被臺灣現實的球迷市場第一波淘汰。展望數年未來,最終只有6-8支隊伍能真正存活。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浪不會偽裝、來時就是No Mercy,唯有做好萬足準備,方能挺過迎接下一個萬里無雲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