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BL】知恩圖報從球隊中培養,一日經國人,終生「經國魂」

年僅兩名甲組球員,卻孕育許多懂得感恩與回饋的孩子,經國教練林淑娟深耕基層,從「生活表現」做起,轉化成場上態度,藉籃球傳受用無窮的人生道理。

機緣下成立球隊,自我進修彌補非科班的不足

林淑娟教練大學與研究所皆就讀台灣體院(現台灣體大),並先行於母校虎尾高中實習、以學姊身接掌女籃一年,實習當年即在四百人報考的教師甄試中脫穎而出,落地生根於創立僅兩年的桃園經國國中,如今已有十年光陰。

剛任教於經國時,多虧當時有位熱愛籃球的學務處「洪金輝主任」,召集了許多成績不佳但喜愛籃球的學生,組成一支校隊,並找到興趣相投的林老師擔任球隊教練,若不是當年洪主任開啟這個契機,也沒有這樣的舞台可以讓經國愛打球的孩子發揮,林教練至今仍深深感謝。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初期擔任教練的經驗不足,包括訓練內容、出去比賽甚至球隊經費核銷等瑣碎事項,都是從零開始,且當時兼任行政職,經常忙得焦頭爛額,卻反倒更激發教練的「求知慾」。她常笑說:「前幾屆被帶到的學生很可憐。」,因為當時自己仍是個「新手教練」,很多事物都是第一次嘗試。

為了精進能力,教練已連續四年參加中華籃協所舉辦的「教練進階實施計畫」,內容針對基層籃球所規劃,能夠實質應用在球隊,甚至參加過松山冠軍教頭黃萬隆所指導的「未來之星球員訓練營」,換個身份學習,以彌補非科班球員出身的不足,若無時間參與,也會利用閒暇時間觀看網路影片進修。

善用工具培養球員解讀數據、檢討能力

大約四五年前開始做攻守紀錄,以往人手不足、自己也沒看數據的習慣,後來讓沒上場的學生執行看看,發覺效果不錯,也可以當作賽後檢討的依據。採訪的這天剛好是師生對抗賽,老師們組成一支「經國教師隊」,經常在校內和國中生對打,利用球學工具來記錄,有時老師們反而比學生更在意數據。



開始用紙本紀錄後,發覺「整理紙張」的麻煩之處,剛好球學推出這個工具,就主動申請使用。學生一開始發現有數據可看時,反而會太在意,認為自己是名「球星」、比較隊友之間各項數字多寡。後來教練矯正了他們對數字的觀念,譬如有時籃板球可能要歸功於「隊友卡好位」才能順利搶到,數據無法代表一切,卻能反映許多場上的事情。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方我說你投籃不準,有多不準?或是籃板輸多少?看數據就知道。

觀念漸漸轉變後,有時再搭配影片檢討,播放幾個Play,讓他們認知數據背後代表的是「團隊配合」,利用用Play by play短片輔助講解數據背後意義,慢慢加深球員解讀數據的能力。

教練經營球隊粉專六年之久,每次比賽結束就會發佈該場數據與「評語」,因此學生都特別在意,教練也笑說:「有時得分最高的反而被罵最慘!」,這樣的用心也養成球員自我檢討的習慣。數據就是一項「證據」,得分最高的人也可能失誤最多;亦或是得分不高,卻貢獻多個籃板,這讓學生信服教練所說的話,而不是口說無憑。

令教練訝異的是,以往家長只能被動等教練PO數據在粉專上,現在小孩回家都會主動跟爸媽分享「今天又得了幾分」,家長雖無法親臨孩子的每場比賽,卻能透過數據產生親子間話題,成為使用工具意外的收穫。

想要打好球,就從「生活」做起

每天早上七點半前到校,晚上七點才離開,甚至犧牲假日帶隊比賽,對教練來說,看著球員從什麼都不會到「真正像個球員」,變得有自信、談吐漸漸成熟 ,就是她這幾年來早出晚歸卻堅持不懈的動力來源。做對的事永遠都不需要太多藉口,雖然偶爾感到疲乏,心中吶喊著:我也好想下班,但看見球員隨著年紀成長、開始懂得感恩,就明白教育這條路再辛苦也願意走下去。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每看到那些孩子的改變,就覺得這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教練來經國第一年就接手一個特別案例:有一位轉學生,在原先學校經常惹是生非、數度進出警局,轉來到經國後,他的母親也不辭辛勞每日從林口每日接送,為的就是讓孩子有「重新來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