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輪就是爵士的天花板?猶他該如何做才能再進化

2020-21 賽季,本該是猶他爵士的球季。

他們在例行賽所向披靡,無論是戰績(52 勝 20 敗)或是淨正負值(+9.0)都是聯盟第一。Donovan Mitchell 和 Rudy Gobert 都正值巔峰,更在各定位輔以優質老鳥,各項進階數據也顯示出他們是冠軍熱門。

通往 NBA 總冠軍賽的道路,看似無比寬敞。爵士不需要擊敗過去幾年的總冠軍守門者 LeBron James(首輪即被淘汰),Kawhi Leonard 也在第二輪途中受傷報銷。即使爵士讓了一個 Mike Conley Jr.(前五戰缺席,Game 6 回歸),他們也應該要將第六戰拿下,然而殘忍的事實是:他們在過去五季中第三度二輪出局,這樣的結局看起來就是爵士隊的極限。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上洛杉磯快艇的最大問題,便是爵士無法在防守端止血。他們在此系列賽的防守效率高達 127.7 分,即使 Kawhi 缺賽情勢仍然無法好轉。快艇光在系列賽第五、六戰,就分別以 51.2% 以及 51.3% 的命中率轟下 119、131 分。雖然當代的防守較不受重視,但並不代表你可以在每一回合放對手海一般大的空檔。

因為三屆年度最佳防守球員 Gobert 的存在,爵士的防守被普遍視為相對出色;然而對上快艇的小球陣容,可就不是這麽一回事。快艇自始至終貫徹他們five-out站位,只不過主導者從 Kawhi 轉由 Paul George 發動。


照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Gobert 並不是防守腳步跟不上對位者,他其實擁有出色的運動能力,巨獸級的 7 呎 9 吋臂展更讓他的防空領空擴大,問題在於如果他處於三分線附近,他就無法發揮爵士的防守體系基礎:靠著 Gobert 優異的禁區補防掩蓋外圍防守,一旦將他帶開禁區之外,那麼整個爵士防守體系就會眼睜睜崩塌。

爵士隊並沒有太多攻守兼備的球員。Royce O’Neale 可以說是最接近的人選,但他防守鋒線仍稍嫌矮小(身高僅 6 呎 4 吋、體重 225 磅),以NBA而言體能也僅是平均水準,他對上 George 能做的有限,更別說是Leonard;上述兩人無論是投射或用力量輾過他都是綽綽有餘;然而除了 O’Neale 之外,也沒有其他人能擔任這重責大任。Joe Ingles 或Bojan Bogdanovic 都沒有速度;Mitchell 以及 Jordan Clarkson 體型則處絕對劣勢,於是乎,爵士能倚賴的最後一道防守陣線,就只剩下法國高塔。

面對洛杉磯的「死亡五小」,爵士從未找到任何解決之道,這也讓 Gobert 進攻端的限制被無限放大。他能做出漂亮的掩護下滑接球得分,然而他卻無法自主進攻,懲罰對面那些比他矮小的防守者。快艇隊在第二輪輪流派出 6 呎 8 吋的 Marcus Morris、Nicolas Batum 伺候他,甚至在擋拆防守後以更矮小的球員輪轉防守,然而 Gobert 卻無法如其他當代巨星中鋒(Nikola Jokic 或 Joel Embiid)主動給予對方慘痛教訓。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此結構性的缺陷,也說明著即使 Conley 保持健康,爵士仍跨不過快艇這關。他也許能活絡爵士的進攻,提供 Mitchell 之外,另一個供輸及得分的選項;然而他 6 呎 1 的身高在防守端恐怕只是更大的漏洞。

請繼續往下閱讀


照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令人玩味的是,這樣的問題只在季後賽出現。在例行賽,快艇少有做出小陣容調整而贏球的案例。他們的先鋒中鋒 Ivica Zubac 在系列賽場均只上場 13.2 分鐘;然而在例行賽時,全隊需要 Zubac 的高大身材去承受一季以來的消耗。快艇不可能靠著 Morris 以及 Batum 撐下整季,不過兩個星期的短期抗戰是截然不同的事。一瞬間,爵士在例行賽所累積的漂亮數據全數失真,快艇在季後賽靠著變陣,取得預期之外的結果。

對於爵士隊而言最沮喪的一點在於,現在球隊的問題和過去恰好完全相反。2018-19 兩年他們被 James Harden 和 Chris Paul 率領的火箭隊擋下,當時的 Mitchell 仍在成長,其他隊友包含 Jae Crowder、Ricky Rubio、Dante Exum 全都是守優於攻的球員,2019 賽季,爵士隊在系列賽只繳出難看的 26.3% 三分球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