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杯資格挑戰賽:『關』門之後(晉級雜談)

從預賽籌備的不順利到預賽慘敗,再走到與關島搶進賽的二連戰,首戰的領先到被翻盤,第二場驚險關門的戲碼,對於這張門票確實得來不易,箇中苦楚我想也非我們常人所能理解,但無論是慘敗的中華隊還是搶進賽的中華隊都值得我們的掌聲。

首先筆者想先從預賽慘敗所觀察到的幾點與大家討論,雖然預賽的陣容強度的確比較不足,但仍有值得討論之處:


1.積極防守的侵略性:
積極地對球壓迫,帶來更好的防守能量。
第一線對球壓迫,帶來更好的防守能量!

這點由於台灣籃球無論哪個層級都相當喜歡守全場盯人,也都在壓迫上相當要
求,這也讓新世代的球員在對球的防守上有一定程度的威脅,配合上中華隊後
場普遍都是靈活嬌小的類型,這是我們比須打出來的防守品質。

請繼續往下閱讀


2.禁區帶包夾的防守策略:

以對中國那場預賽來說,面對高大的內線我們多半採取在兩側底線會帶包夾的策略,但效果似乎沒有太好,身高的劣勢讓包夾過來能影響的範圍效果沒這麼好,再來是裁判的尺度,常常會賠上一些莫名的犯規在這邊,但在體型劣勢下,仍舊會需要包夾的策略來保護我們較薄弱的禁區,包夾的時機就要更準確,逼迫傳球而非阻斷的策略可能會更有成效。

3.尋求機會但不是傳球遊戲:

預賽表現亮眼

看預賽最容易納悶就是中華隊到底在尋找什麼樣的空擋,球的流動是很多沒錯卻沒有實質的反應再出手數及助攻率上,更多的是反映在失誤上,半場陣地戰其實我們失分沒有想像的嚴重,更多的來自於我們失誤被反擊的快攻。(我們本來要主打的武器都送還給人家拉~~)
這也是為什麼謝亞軒相對來說能穩定得分的原因,他的任務單純,接球就是狙擊籃筐,筆者相信台灣的射手並不會遜色於其他地區,需要更有信心地去出手,我想比起盲目的挑戰禁區,那些投籃機會的把握才是更實際的。

4.籃板鞏固的問題:

籃板的劣勢是預賽慘敗的主因

要用什麼樣的卡位方式才能幫助禁區球員更好保護籃板,筆者觀察可能由於台灣鋒線在國內主要都以彈性及體能見長,在籃板保護上更多都能依靠彈性去爭搶,但在國際上完全就是不堪用,一味的擠禁區嘗試衝搶反而沒有將外圍卡位的工作做扎實,更讓我們的中鋒得面對更多的衝搶卻只有更小的空間。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亞太區FIBA世界排名

筆者看見了預賽所觀察到的缺點,延伸到與關島的搶進賽,整個中華隊的調整是有吸取教訓的,縱然許多球迷對於這次的賽果可能無感甚至嗤之以鼻,但我想得重新正視一下中華隊目前在國際中的位置,根據先前FIBA提供的世界排名,中華隊目前被排在世界第66亞太區第10的位置,但很大程度我們是仰賴著黃金世代的賽果,實質上我們的實力筆者認為有些被高估,就筆者自己的評估,若是在歸化洋將一直未譜的狀況,關島、卡達可能都還比我們更有競爭力,
因此對於這次的勝利,筆者是相當肯定的,在比賽的內容上也觀察到了很多的轉變。

當然仍舊有很多的不足,但改變確實再發生。


防守面:
這次的搶進賽,中華隊在防守端的表現筆者相當欣賞,從全場122的壓迫,到半場第一線對持球者的侵略性防守,都能有效地讓關島的進攻沒有辦法打快,轉變成陣地戰關島後衛的體型優勢就被削弱很多,陳盈駿與林庭謙也藉由壓迫得到了很多的分數,更不用說關鍵第二戰第四節林韋翰的重要抄截,防守端的壓迫及專注度為我們帶來勝利的契機。



這次在全場防守的部屬放上黃泓翰作為第一線的壓迫及逼邊線的人選,真的是很好的發揮大翰的特性,足夠的橫移速度及能夠抗衡國際後衛身高的高度及厚度,讓我們速度快的後衛能夠更有效地去設立邊線的防守陷阱,同理在胡瓏貿身上也能看見這樣的效果。





禁區端李德威及周伯臣都有扛住壓力,必須得稱讚李德威雖然進攻真的比較不穩定,但防守端的扛壓德威真的是目前中華隊不可替代的,在夢想家與不同洋將的對位經驗讓德威在保護禁區的工作更能勝任。而周伯臣的防守表現讓筆者大打臉,過去在國際賽對他的表現實在不太信任,但這次作為陣中年紀較大經驗也較多的學長,周伯臣很好的完成他的任務,籃板及卡位上都有貢獻,也才讓進攻端更有餘力去組織,籃板的保護跟預賽相比真的提升不少(雖說與預賽對手等級也有落差),但面對到
Galloway身高的絕對優勢下仍可以保護好籃板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