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與市場之爭?Daryl Morey風波背後的幾件事

在過去的週末,身在日本的火箭總經理Daryl Morey以一則Twitter貼文,掀起了一場中國與NBA的風波:他貼出一張支持香港抗爭的圖片,隨即惹來中國用戶不斷的網絡攻擊,與及球隊老闆Tillman Fertitta的割席。事件後來更演化至中國對火箭的大規模杯葛與施壓,最終Morey和NBA以相對婉轉的形式道歉與讓步,才令風波略為平息。

Morey貼文引起的風波背後,就是支持基本人權和中國龐大市場之爭;而從中國力量的反撲,與及NBA隨後的回應,我們都不難看出幾件事:

在進步形象與市場利益之間,NBA這次選擇了後者


2014年季後賽期間,快艇老闆Donald Sterling涉嫌種族歧視的錄音被流出,引起各界的強烈不滿。當時上任不久的聯盟總裁Adam Silver宣布,終身禁止Sterling參與NBA的任何事務。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到了2016年,北卡羅來納州於3月通過 HB2 性別歧視法案,規定跨性別人士必須使用和他們出生證明上性別一致的廁所,並禁止州內地方政府自行頒布保護LGBT人士的反歧視法例。NBA在同年7月就宣布,基於北卡不可能營造包容LGBT群體的氛圍,取消夏洛特於2017年舉辦全明星週末的資格。

在過去一些國內事件中,NBA的取態和個別球員的發聲 (例如LeBron James和Carmelo Anthony都曾以不同形式表態,反對警暴),都塑造了整個聯盟支持進步價值的形象。然而,這些的表態相對而言,確是比較容易的。除了因為美國國內不乏對於進步價值的支持,這些行動的成本亦不高,即使個別的群體反對,對NBA市場的流失並不明顯。

不過這次Morey貼文牽動的,是龐大的中國市場:據聯盟的統計數字,在2017–18球季,有約6.4億人曾收看NBA的比賽或相關節目;CCTV直播NBA總決賽時,場均收視高達2500萬人;去年NBA也在人權問題嚴重的新疆開設了訓練營。面對中國的進迫,在人權與龐大市場之間的選擇時,NBA雖然沒有如香港的國泰航空般全然屈服,不過還是選擇噤聲,或是委婉地退讓。然而,即使聯盟勉強地保住中國的市場,過去幾年努力建立的進步形象,恐怕還是會一鋪清袋。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對反對聲音的壓制,無所不用其極


Morey這次風波反映的第二件事,就是面對反對自己的聲音,中國會無所不用其極,運用所有的手段來壓制。Morey一言甫出,馬上惹來了中國龐大網軍在Twitter上的攻擊,不斷以NMSL (你媽死了)等字句辱罵。

隨後則是贊助商的企業力量和體育界的施壓與杯葛:中國論壇虎撲取消一切對火箭賽事的文字直播、新聞報道,並鎖定火箭討論專區;負責NBA中國大陸賽事轉播的騰訊隨後亦宣布,封殺所有火箭的賽事;姚明執掌的中國籃協更宣布,因為Morey的言論,將暫停與火箭的所有合作。

隨之而來的就是國家層面的進迫,中國駐侯斯頓總領事館就事件發表聲明,對Morey發表錯誤涉港言論表示「震驚和強烈不滿」,並向球隊施壓,要求火箭「作出澄清」,立即「糾正錯誤」,並採取「切實措施」,消除「惡劣影響」。對於外國的言論自由和球隊的商業營運,中國毫不猶豫地動用國家力量,嘗試干預及控制,務求令反對聲音屈服。

當Morey和聯盟退讓後,籃網的台灣籍老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 (Joe Tsai) 亦順勢表忠,發表公開信,直指Morey的言論支持中國的分離勢力,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更表示往後會就影響中國利益的議題,以NBA老闆的身分發聲。從民間到企業,到國家體制,中國在自身利益受損時,必然會動用所有的力量,全力干預和打壓異見,務求令反對者一如香港的國泰航空和港鐵一樣臣服。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龐大的海外市場,而放棄自己的身分?


面對龐大的市場利益,聯盟、球隊到球星都可能選擇噤聲,甚至屈服,主動道歉的James Harden就是一個例子。然而,這個選擇卻不一定明智。

NBA近年展現開放、進步的形象,由警察暴力、槍械管制、種族問題、同志權益到總統大選,聯盟上下都能自由地表達他們的看法。但面對專制政權的進迫,聯盟卻馬上退縮,這種進步形象的破產,對於聯盟發展的傷害同樣不能輕視:事件爆發後,無論是聯盟的聲明、蔡崇信的公開信還是Harden的回應,同樣遭到美國內外的球迷以至輿論的砲轟,例如休士頓的球迷就幾乎一面倒支持站在Morey的一方,甚至對Harden的回應感到失望;不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美國政界對聯盟的聲明亦猛烈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