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熱身賽與判若兩人的Drummond

大部分人並不是很看好Andre Drummond與七六人的簽約決定,但隨著Simmons事件越演越烈,前籃板王要在費城站穩輪替地位的機率又高上不少。而從兩場熱身賽看下來,「抓猛哥」用兩種不同的比賽風格演出,將他的優劣處展露無遺。作者:Yen6010870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收藏
留言
在筆者先前的文章中,提到並不是很看好Andre Drummond與七六人的簽約決定,但隨著Simmons事件越演越烈,前籃板王要在費城站穩輪替地位的機率又高上不少。而從兩場熱身賽看下來,「抓猛哥」用兩種不同的比賽風格演出,將他的優劣處展露無遺。



數據

得分

籃板

助攻

阻攻

G1

19

14

3

4

G2

10

7

0

1



第一戰:To Do


想要做太多的結果,卻是將自己的缺點完全展現 圖片來源:NBCSports
從傳統數據來看,第一場的Drummond似乎發揮得更為優秀,何況這樣的數據還是僅在24分鐘的上場時間內繳出來的。但從實際內容來看,其實恰恰相反。第一戰的Drummond在全能數據數據的背後,隱藏許多對於球隊的傷害。



本場比賽的Drummond使用率高達25.8%,甚至比起分擔一半控球任務的Curry還來的高。簡言之,Drummond複製在騎士隊時喜歡的打法,試圖在高位持球做更多的Hand Off或高位策應,尋找自己持球切入攻擊籃筐的機會。但Drummond並沒有任何的跳投攻擊手段,視野也沒有他自己想像的開闊,爆發力更是傳統五號水準。綜合上面這些劣勢,結合出來的便是七六人宛如死水的進攻與瘋狂失誤的慘案。從以下的失誤剪輯中便可以明顯看出Drummond分球視野狹小,觀察防守輪轉能力較差的問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Drummond在第一戰能這樣予取予求,另一個原因必須歸功於暴龍還未成熟的默契與全員前鋒身材的隊伍組成。過往暴龍便很喜歡使用無中鋒的陣容,在補進大量充滿天賦而優秀的前鋒球員之後更讓Nurse得以嘗試自己的執教哲學。而在身材沒辦法與傳統中鋒相抗衡的情況下,多倫多的包夾策略便是對付中鋒最佳的利器,Embiid也是此種策略的受害者。不過,一來不過只是季前賽,二來暴龍小將們在體系內的合作時間相對較短,包夾比起過往稍嫌不夠嚴謹,也讓Drummond找到幾次低位攻擊And-one的機會。



簡言之,筆者認為第一戰的Drummond又犯了過往的老毛病: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以至於把大多數的進攻主軸圍繞在自己身上,本身技術上的缺陷又讓他無法擔負這樣的責任,進而只能在自己的數據上有所發揮。

請繼續往下閱讀



He tries so hard, but it’s too much.



第二戰:Not To Do



數據

與隊OFFRTG差

掩護助攻

使用率

G1

1.8

2次

25.8%

G2

23.6

7次

15.9%



從進階數據來看,第二戰的Drummond無疑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而會有這種效率上的大躍進,除了要歸功於全隊火燙的三分手感以外,進攻上的打法轉換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Drummond降低不少在高位持球切入的嘗試,多半在弧頂便以手遞手的模式將球交給隊友,直接下滑或到弱側進行掩護,讓射手獲得許多Off Screen投射的機會。此外,他也積極為Maxey、Milton等人主動製造掩護,雖然在順下掌握時機與速度仍有些緩慢,但在接球後也能透過身材優勢大打小,甚至偶爾能在短擋拆後找到空檔並分球。減少自己持球的機會,多利用身材上的優勢讓球場的流動更為順暢,是Drummond本來就具備的能力,只是看他是否願意去做罷了。


比賽中有一個有趣的鏡頭:當Drummond在第二節一波進攻中在底線位置背籃持球並讓球隊進攻停止流動後,Rivers便在一次暫停裡提醒Drummond,希望他能多注意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後者也給予前者回應,並多利用積極的要位來爭搶進攻籃板的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戰的Drummond將自我持球與為隊友創造機會的比例大幅調整,雖然偶爾仍有看起來很荒唐的失誤發生,但發生的比例明顯下降許多。雖然對上的是在重建的北國大軍,季前賽的可參考性也許仍有疑慮。但曾經的籃板王正用自己的表現告訴費城球迷──我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團隊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