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籃球小將何處去?簡祐哲、陳昱瑞、賴廷恩、林庭謙走出一片天

在台灣,棒球是最熱門的運動,籃球固然在國際賽成就、群眾支持度不如棒球,卻是普及率最高的運動,許多棒球員在校園裡難尋一個練傳接球的空地,但籃球員要找到一個籃框練球,卻相對容易許多。



最近30年內,台灣籃球的發展突飛猛進,籃球員的出路也越發廣闊,以往多半因身材因素,面對國際對手就先矮一截,近年則有許多發展、以及和國際的交流,已和從前只能在國內切磋不同。



從陳信安那一句「不試試看怎麼知道有多遠」開始,台灣球員的發展不再只停留在這個小島內,台灣球員和國際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儘管陳信安和後來的田壘、張宗憲都沒能踏上NBA戰場,卻開啟了一個「旅外」的選項,讓如鄭志龍等前輩的挑戰CBA並非個案,而逐漸成為各層級頂尖球員的選擇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6月20日)Molten和中華籃協的簽約記者會中,簡祐哲、陳昱瑞、賴廷恩和林庭謙以台灣男籃球員代表的身份出席,在他們四個人身上,就有三種不同的出路選擇,賴廷恩是自始至終都以留在台灣為目標,從小學開始打少年籃球賽,到JHBL(國中聯賽)、HBL(高中聯賽)、UBA(大專聯賽),大學畢業後決定投身SBL選秀。陳昱瑞和簡祐哲分別在台灣的學生生涯裡經歷過UBA最有價值球員(陳昱瑞)以及世大運代表隊(簡祐哲)的巔峰,替他們得到中國CBA的測試機會,林庭謙則是早在金華國中畢業後,就赴美就讀高中,以挑戰NCAA第一級大學為目標。



簡祐哲和陳昱瑞在西進測試後,目前對是否挑戰CBA選秀或是返台加入SBL選秀仍未定案,簡祐哲說:「光是這一陣子的測試,就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前輩會去挑戰,強度真的比以前我們在UBA高太多了。」陳昱瑞則認為這一趟測試,讓他很明顯看到自己的不足,「基本動作、身體對抗都還需要加強,我還要再壯一點。」





賴廷恩從小打球,一直以留在台灣為目標,就讀宜蘭高中的高二那年,宜中連預賽都打不進去,讓他一度對於未來的籃球路有所懷疑,甚至覺得要另尋出路,但在高三不只助宜中闖入預賽,甚至一路殺進八強,才讓他一吐怨氣。他說:「自己的想法就是一步一步來,先讓自己在台灣有點成績,再去想以後的事。」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庭謙無疑是相當有未來性的台灣球員,經歷這三年多在美國的求學生涯,也讓他對於「旅外」有了更深的體悟。「就是要主動,要對自己有期待,還要注重效率,現在念的學校(Hargrave Military Academy)是軍校,我們作息就和軍校生一樣,如何在規律的時間內找到訓練的效率是最重要的。」而林庭謙和旅美學長吳永盛的增重課題持續,目前已比三四年前多了五公斤,他希望能更有對抗性,才能做好準備。



台灣籃球員的出路越來越多元,現在連休季期間的盃賽都不再只是台灣的高中或大學自己較量,例如7月初就有海峽盃青年籃球邀請賽,今年男子組除了南山、泰山、南湖、東山四間台灣的高中以外,還有政大男籃與中華白化身的U22聯隊,更有兩間中國高中、四支中國CBA球隊的青年隊來台,女子組也同樣有六間中國高中女子球隊要和台灣的永仁、南山、北一女、南湖、陽明和滬江高中過招,讓台灣的高中球員可以接觸來自中國的競爭。



任何運動都不該是鎖國政策,經過更多與國際之間的交流才會有更多火花,也讓球員有更多發展的機會,而這些機會,都會讓我們即使不能在短時間內成為頂尖強權,仍會慢慢發酵,幫助台灣的籃球持續往更高層級邁進。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像這次世界盃足球賽,也許有人會拋出「冰島能,台灣為什麼不能」的疑惑,但就像冰島的成功其實是以全國為單位,從教育制度開始修正一樣,真正從更多細節紮根,經過長遠時間的淬煉,才能幫助各種運動項目走向更美好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