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的最後一塊拼圖?湖人、籃網近期操作解析

球星連線搭配幾名經驗老道的沙場老將,可說是速成奪冠的最佳方程式之一,2006年的熱火、2011年的小牛、2016年的騎士,都是相當著名的成功案例。本季兩大奪冠熱門湖人與籃網,似乎也打算依循類似的途徑攻頂,在自由市場的尾聲相繼出手延攬老將帶槍投靠。

兩大長人Paul Millsap與LaMarcus Aldridge加盟籃網,Rajon Rondo及DeAndre Jordan則是決定前往湖人,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將們,能為新球隊帶來哪些正面影響?




Millsap、Aldridge取代Jordan 更符合Nash體系的長人陣型
有不少人認為Paul Millsap的到來,能夠補上離隊的Jeff Green的空缺,特別是Green的新東家金塊,正好是Millsap原本的球隊,不免讓人有種角色互換的感覺。但是Millsap的球風和功能,其實和Green有段不小的差距,體能和爆發力較佳的Green更偏向小前鋒,技巧派的Millsap則屬於標準的大前鋒。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籃網團隊進攻以5-out為主,外線能力相當重要尤其在三巨頭都有強大吸怪能力的情況下。Green上季外線命中率創下生涯新高,C&S三分命中率更高達44.1%,反觀Millsap的三分球C&S只有34.1%的平庸水準。籃網團隊上季外線出手佔總出手比率為41.3%,位居聯盟第九,但Millsap也許無法在這方面帶來太多幫助,因為他不是個稱職的埋伏射手。

另外,Green作為rollman的破壞力,也是Millsap難以比擬的。Green上季每波P&R Rollman可拿下1.20分,勝過聯盟將近七成的球員,但Millsap在這個項目每波只能拿到0.84分,排在聯盟倒數12%。

Millsap雖然在遠射或衝擊籃框上不如Green,但他也具備Green所沒有的能力,那就是低位攻擊。Millsap上季每波低位單打可貢獻1.16分,是聯盟前10%的低位好手。而且Millsap爭搶籃板的表現也優於Green,Millsap上季的防守籃板率(DREB%)16.3%,勝過Green的11.9%,進攻籃板率(OREB%)亦然,Millsap為6.9%,Green僅2%。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舊將LaMarcus Aldridge的回歸,同樣對籃網有所助益。雖然是上季季中才加盟,但Aldridge和籃網的戰術體系相當契合。來到籃網之後的5場出賽,Aldridge平均每場低位單打次數從2.4次,增加至4.0次,效率卻從PR44上升至PR84,主因在於身邊射手變多,籃網團隊三分命中率並列聯盟第二,馬刺則是聯盟最不喜愛出手三分的球隊。

此外,和恩師Mike D’Antoni極度排斥中距離的態度不同,Steve Nash給予球員適度出手中距離的許可,這和中距離教科書Aldridge一拍即合。所有場均出手兩次以上中距離的球員中,命中率最佳的前六名就有三人效力籃網,Aldridge就是其中一位,另外兩位則是Kevin Durant與Kyrie Irving,因此造就籃網上季46.3%的團隊中距離命中率,全聯盟僅次於太陽。

而且Aldridge還能退到三分線外開炮,上季他的C&S三分命中率為38.7%,所有場均C&S三分出手兩次以上的中鋒,他能排名前十,甚至優於Brook Lopez這座著名的高砲塔。

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歸來說,這兩筆簽約的目的非常類似,使得目前籃網陣中的三大長人,皆具有策應能力的長人,整體隊形更符合總教練Steve Nash的戰術體系。Millsap調整後傳球形成助攻比率10.4%,Blake Griffin則為9.8%,若是將他們歸類到中鋒位置,可以擠進聯盟前十。Aldridge則是在低位單打AST%10.4%,在聯盟49位場均有2次以上低位單打機會的球員中,排在第14名,全隊僅次於Durant。

新球季握有Millsap、Aldridge及Griffin的籃網,能夠隨時維持至少一名策應前鋒在場上,執行更多pinch post或elbow scissors cut這類由長人持球策應的戰術,提高三巨頭無球進攻的比例,增加進攻端的變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