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的皇家騎士團–爲何御前侍衛不帶刀

這一篇章將來探討騎士的陣容搭配,以及James的存在對于整體隊友的影響。

上文延续:西楚霸王渡江東見父老–年過而立的LeBron James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34070

說到James的隊友,不能不提起三巨頭,無論是在騎士的Irving和Love,還是在熱火的Wade和Bosh。




而我認爲LeBron企圖把熱火的成功經驗移植到騎士身上,是一個偏頗的建隊思維。(不是贏得了總冠軍就代表一切完美,還是得理性看待球隊能夠再改革進步的地方)以相同的一個擅于突破、具得分能力和殺手本能的後衛,和一個擁有穩定遠距離射程的明星大前鋒組成三巨頭,並輔以一班外線射手,加上籃板防守苦工,幾乎完全以當年的熱火爲範本打造如今屬于James騎士隊。

請繼續往下閱讀
closearrow_forward_ios閱讀文章Powered by GliaStudio
以下來對比12-13熱火連霸賽季和上季騎士奪冠賽季的球隊陣容。

PG:Kyrie Irving 、Matthew Dellavedova、Mo Willams (15-16)Mario Chalmers、Norris Cole (12-13)

SG:Jr Smith、Iman Shumpert (15-16)Dwayne Wade、Ray Allen 、Mike Miller (12-13)

SF:LeBron James、Richard Jefferson、James Jones (15-16)LeBron James、Shane Battier、James Jones(12-13)

PF:Kevin Love、Channing Frye、Tristian Thompson(15-16)Chris Bosh、Rashard Lewis、Udonis Haslem

C:Timofey Mosgov (15-16)Chris Anderson、Joel Anthony(12-13)

現在的騎士爲了針對爭冠對手勇士的死亡五小,在攻守屬性上都做了相應的調整。首先是弱化禁區配置,將傳統中鋒摒棄在輪替之外,讓TT做爲主要的籃板保護者,其余的大個子都是偏向清出空間的Stretch 4(其實Love的功用不應該只是單一的stretch 4,這點稍後再討論),力求場上的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活動力在換防時繼續壓迫勇士的三分浪潮。同時把防守重心放在後場,擺明就是對付浪花兄弟的,但在騎士跟著勇士越打越小時,卻忽視了其實他們根本沒有打小球的本錢。

請繼續往下閱讀



勇士的小球戰術建立在後場浪花兄弟可怕的遠程三分彈威力,甚至是場上五人都有遠投能力的炮兵部隊,Steve Kerr所推行到淋漓盡致的各種擋拆掩護策略也令Curry、Thompson等超級射手擁有最大化的投射空檔。而Draymond Green不輸給傳統大個子的對抗力量,又身兼策應組織的全能球風,也讓勇士原本頭重腳輕的陣容有了可行的解藥。

不過在勇士以4-3絕處逢生的西區系列賽中,雷霆爲聯盟各隊親身示範了一個對抗死亡五小的範例,就是在雷霆雙少勢如破竹的火力掩護下,讓Adams、Ibaka、Kanter等人在禁區打出體型與籃板的統治力。全隊上下一心積極向對方禁區施壓,打亂整體防守部署之余,創造更多的二次進攻機會,借此壓制勇士的快速進攻。最後雖然與勝利失之交臂,但雷霆的確打出了近年最經典的一輪系列賽,更讓其它隊伍看到了擊敗勇士的一種可能性。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到這個建隊思維的差異了嗎?擁有風格非常鮮明的對手,雷霆和騎士的選擇卻截然不同,前者是反其道而行,在保持活動力的前提下大舉進攻小球陣容的最大命脈–禁區和籃板,是不同風格的對抗;後者則是追隨對手的小球和三分戰術,以期能夠跟上對手的快節奏和得分頻率,是在同一種戰術理念中分高下。


三巨頭時期的熱火就是陣容位置模糊化、以快節奏和三分火力帶入聯盟主流的始祖(當然還有跑轟時期MSN連線的太陽),但由于其它隊伍都沒有LeBron James這樣的戰術核心,因此不知道該怎麽效法。不過,這樣的熱火,和現在的勇士,有一個決定性的不同–


就是熱火是以LBJ和Wade的單兵作戰能力爲誘餌,並利用James的傳球視野爲外圍的射手群制造空檔;而勇士是將戰術主軸放在身兼射手和控衛的Curry身上,並將組織任務交給Green、Iguodala甚至Bogut,讓Curry以終結進攻的角色出現,以發揮他的神射本領。因爲勇士整體的運動能力和體能條件都稍弱,並且沒有一個能夠以一己之力突破防線爲外線射手制造機會的球員(撇除Curry,因爲要是他來做這個角色,那會分薄他在進攻端的效益),才需要以更加繁雜的戰術系統來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