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而下的換血成長- 曼斐斯灰熊暑假作業

Grit&Grind的最後一搏

前一賽季平隊史最少22勝場數,也讓曼菲斯中斷連續7年進季後賽紀錄,雖然球隊經營權終於塵埃落定,老闆依舊是Robert Pera,但球隊的處境沒有太多改變,灰熊的未來仍舊一片愁雲慘霧,該重建還是繼續拼渺茫的季後賽希望依然讓管理層難以抉擇。最後,不管是考量票房收入,還是尊重Grit&Grind僅存的兩位成員意願,老闆Pera決定灰熊18年賽季目標是繼續拼下去。

事實上,季初灰熊的表現確實給予球迷濃厚希望,新入隊的Garrett Temple與Kyle Anderson,以及第四順位新秀Jaren Jackson Jr.,甚至是替補老將Cassipi與Mack,都能給予雙核充足的支援,雖然球隊進攻大部分還是只能仰賴Conley與Gasol兩人小組配合,但防守靠著球商與防守意識都佳的團隊配合,彷彿回到過去Grit & Grind時期一樣的窒息對手進攻,防守效率一直保持在聯盟前五,先發五人的防守更長期穩居聯盟第一,也讓灰熊在復活節前夕爬上聯盟龍頭位置,重返季後賽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惜事情不像童話故事般一樣美好。

球隊輪替深度不夠的缺點依然存在,防守體系過度仰賴Gasol當中樞確實對34歲的老將負擔太大,隨著賽季進行,身體疲勞與各種傷勢讓Gasol的腳步緩慢下來,連帶團隊防守也不弱季初一樣堅固,少了壓迫防守帶來一些轉換進攻,讓本來陷入泥濘的進攻更是雪上加霜。12月中旬雖然勉搶還在西區前八內,但已經跟第九的國王沒有勝差,一隻腳已經踏出季後賽門外。

除此之外,J.B. Bickerstaff的調度固執與不合常理也是造成球隊戰績下滑的主因之一,尤其是球隊需要防守最後一擊派Mack上場這調度哲學到現在我還是不能理解。另外,他對年輕球員的容忍度很低,常常一個犯錯就被換下場,不固定的上場時間也讓去年表現良好的Dillon Brooks很難適應。相反的,J.B. Bickerstaff卻對老將莫名的信任,季初神勇的Mack表現回歸正常的爛之後,上場時間依然照舊,這樣的信任感對球隊的傷害卻是日益增加。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新人的不信任連Jaren Jackson Jr也不例外,Green傷癒回歸之後讓Jaren上場時間被壓縮,即使對籃網一戰球隊靠著Jaren Jackson Jr 36分表現反敗為勝也沒辦法讓J.B. Bickerstaff改變心態,這邊不是要說Green表現很爛 ( 以Mack為標準Green的表現好很多 ),但不管從數據面還是實際比賽來看,Jaren Jackson Jr對球隊的幫助都比Green大很多,「不應該給新秀太大壓力,犯錯被換下場是讓新秀養成良好習慣。」面對媒體詢問時J.B. Bickerstaff總是這樣應付,看似有理實際上只是閃躲新人與老將標準不一的問題。最後,灰熊戰績在交易截止日前離季後賽群太遠,總管Wallace交易Marc Gasol到暴龍,宣告Grit&Grind時代劃下句點。

賽季末記者會剛結束不到三天,老闆Pera下定決心打掉重練,首要動作把球隊高層整批換掉,籃球營運副總裁John Hollinger轉顧問 (10月時已經離開灰熊),總管Chris Wallace轉為球探,解僱教練 J.B. Bickerstaff,灰熊正式邁入新篇章。

請繼續往下閱讀


年僅30歲的Zach Kleiman將要主導操盤灰熊下一世代。
高層變動: B-

大部分重建球隊都會在聯盟中找尋球團外部人選當作重建第一步,譬如前年老鷹的Travis Schlen與今年鵜鶘的David Griffin,少部分是直接提拔球團內部人員上來,譬如七六人的Elton Brand,不過不管是哪一種,最基本都會有幾輪面試者一起做評比,確保最後決定的人選是最適合的,但灰熊老闆Pera省略這些過程,直接提拔球隊內部的Jason Wexler與Zachary Kleiman為營運總裁與副總裁,後者同時兼任總管。消息宣布時連曼菲斯當地記者寫手都對這位新總管不甚了解,只知道他2017年才以律師身份加入球隊,2018年兼任助理總管,這樣簡陋的改朝換代,讓大部分球迷根本無法因為Wallace下台感到喜悅,只會感覺又是一個惡搞戲碼。當然目前來看,Kleiman頭腦還算清楚,種種簽約及交易內容都比Wallace當政好太多,但Pera這種近似賭博的經營方式,也讓灰熊未來埋下一枚隱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