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位NBA女教練來談:偏見,讓我們錯過了多少偉大?

偏見,他是人心中最可怕的一種想法,因為它會讓我們對於不確定的事物產生確定感,而這個確定感往往會讓我們忽視客觀因素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在探討關於偏見對於運動員的影響,當人有了一個既定印象,往往會將它視為自己做選擇的價值判定,這種「自以為是的客觀」卻會對他人的能力做出一定程度的貶低或者高估,而當這樣的情境發生在球隊的管理階層,錯誤的判斷往往將會斷送他人的職業生涯或者對球隊戰力帶來損失。

當我們把目光聚集在人的「身分」而非「能力」

在開始前,想分享一篇很久以前看過的文章,裡面提到一個問題,大家看完問題後不妨先將回答放在心中,等待答案揭曉。

現在要選舉一名領袖,而你這一票將決定誰會當選,你會投給誰?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下面是關於這三位候選人的一些背景資料:

候選人A:

跟一些不誠實的政客有往來,而且有過婚外情,是一個老煙槍。

候選人B:

過去有兩次被解雇的記錄,都是因為睡覺睡到中午才起來,大學時曾經吸過鴉片, 而且有一點酗酒問題。

候選人C:

他是一位受勛的戰爭英雄,不抽煙,並且從沒有發生過婚外情。

受測的結果,在正常的狀況下,許多人的選擇都將偏向候選人C,鮮少人會再去追問3個人的政見內容,因為這些人的背景資料,讓我以為自己已經很了解這些候選人,而導致我們無視其他資料做出以偏概全的判斷。

事實上三位候選人都是歷史上存在的人物,候選人A是美國開國元勳George Washington,而候選人B是英國著名的首相Winston Churchill,至於候選人C則是德國總理Adolf Hitler,我們時常抨擊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發動侵略的暴行,但是當我們擁有選擇權的時候,卻被自己的偏見給蒙蔽雙眼。事實上,這是一場選舉,大家理應聚焦在候選人的「作為」,但是我們的思考往往會因對方的「身分」而產生成見,促使我們做出失衡的選擇。

人種的偏見

而這樣的情況在NBA賽場上屢見不顯,以近幾年的例子來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林書豪,為什麼「林來瘋」能造成轟動?其本質就在於球員本身具備著巨大的反差,也就是許多人對亞洲籃球員的成見,如對抗性、體能、爆發力等等,所以當一位球員能帶顛覆這樣的偏見時,造成的話題性會別具力道。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像Dennis (Rodman)所言,Bird獲得MVP是因為他的膚色。」
「如果Bird是黑人,那他充其量只是個還不錯的球員。」

傳奇球星Isiah Thomas就曾經這樣評價同為傳奇球星的Larry Bird,當年Bird拿下例行賽MVP,並在東區決賽血戰七場打敗底特律活塞晉級總冠軍,也讓當時活塞的前鋒Dennis Rodman面對媒體沒好氣的說Bird是被高估的球員,且能拿到MVP全是因為他白人的身分,而同為活塞隊友的Thomas在當下也對此表示認同。

「isiah thomas larry bird」的圖片搜尋結果

雖然,事後Thomas不斷澄清自己的話只是想要展現一下幽默,想不到被錯誤引用,可從這樣的「幽默」可以看出,當時很多人的既定印象還是認為白人在運動領域的先天優勢上不如黑人,所以在成就上「理所當然」會被人注視。

再說回林書豪,2010的夏天,從哈佛畢業的林書豪投入NBA選秀,向來有著「NBA 魔球」的火箭隊總管Daryl Morey看上了他,Morey以數據分析出名,習慣以各式各樣的數字來評斷球員的價值,藉此做出合乎性價比的決策。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時我們組建的模型相中他,建議我們在選秀會的第15順位選他,但這和球探的評價明顯不同。」

當時手握14順位的Morey跟許多球探一樣,認為林書豪不過就是一個球打得不錯亞裔球員,這樣的結論讓Morey並不相信自己的數據分析,最後決定打保險牌,選擇Patrick Patterson而原本預估的15順位,最後公鹿選擇打了五季就跑去當藝術家的Larry San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