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名次,淺談亞挑盃之行的收穫


  2016亞洲挑戰盃甫結束,臺灣男籃代表隊以第8名的成績坐收,這項國際賽的旅程告一段落之際,或多或少都令台灣球迷感到惋惜,也許是因為最終的名次是台灣在此項賽事史上最低的名次,但筆者認為,與其用名次來評價台灣隊的選手,不如用長遠的角度來審視這次的成果,而無需因為名次難看便要找承擔責任的罪魁禍首,那對台灣男籃沒有幫助,對球迷而言也是負面教材。


一、只差一點點


  從小組預賽的三連勝,再到接下來的五連敗,八場比賽中,乍看後期一瀉千里,但事實上,複賽對上中國,台灣隊非常有機會摘下那場勝利,最後小輸5分,而爭搶四強門票碰上南韓更是以1分之差飲恨,這兩場最為關鍵的比賽,我們都只差一點點就能獲得截然不同的結果,真的只差一點點。當然,事情無法從頭再來,這一點點的差距,將來得用更長的訓練跟累積來追逐,看似一點點的擦肩而過,其實也存在著實力上的略遜一籌,這一點,只能把目光放在下一回的國際賽事上。

  但在這「一點點」差距裡,不難看出台灣隊的成員力挽狂瀾的氣勢,緊咬比數,在比賽中對抗高壓的「決心」,這份決心很重要,唯有全力以赴的拚搏,全隊上下才可能讓比賽成為一場「戰鬥」,而非單純的「交流」。我們沒有本錢大意,台灣隊的成員也深知初扛大旗的他們,必須對比賽的每個環節做出最戰戰競競的處理,否則難以對「國家隊」的大旗交代,而他們也確實繃緊了神經,拿出全部的自己了。

  關鍵時刻的慌亂乃至於處理球的誤判等,筆者相信那的確如閻家驊所言,是經驗不足導致的。這個部分沒辦法,該繳的學費唯有繳了,才能真正有所收穫,重要的,是不要讓這學費白繳。在以劉錚為首的新世代接班的第一年,真正沒有過去台灣球迷熟悉的老將們罩的一年,這個起點比想像中艱辛,也是必然的。一年接著一年,逐年把「一點點」的差距給補上,總會有收成的時候,畢竟,所謂的「黃金世代」能在亞錦賽擊敗中國,那也是黃金世代第十年的事情。當然,這不是說新世代可以安逸地再磨個十年,十年太久,可以的話,盼能在第五年取得代表性的成績,五年,也夠現在這批球員做好準備進入球員生涯的巔峰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請繼續往下閱讀
closearrow_forward_ios閱讀文章Powered by GliaStudio








二、領袖的真諦

  繳出全隊最佳成績的人,就一定是台灣男籃領袖的解答嗎?非也。

  Q.戴維斯對台灣隊貢獻良多,但無論如何他都是歸化球員,台灣隊的領袖,必須是由本土球隊帶領,就像過去林志傑那般,那才是真正的領袖。

  劉錚還在學習如何帶領球隊,他的技術沒有問題,他的歷練也能服人,但球隊領袖一方面要協助教練貫徹戰術,另一方面自己又要拿出相應的表現,更要費心凝聚隊友的士氣,工作量比起隊員硬是多了些,這對劉錚而言,是很大的挑戰。他要適應沒有老大哥的球隊,要適應自己成為老大哥,更要適應原本都是同輩的夥伴,變成某種程度上「部屬」,他的姿態不能擺得太高,但該展現霸氣時亦無可退縮。



  他要學習從鷹眼變成美國隊長,相信之後挑戰CBA的他,能在這方面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進化得更好。

  周儀翔此次擔綱得分主力,太多時候他像一個無法控制自我的綠巨人浩克,有著摧毀對手的潛質,卻缺少穩定的發揮。他需要在比賽中更加聰明,他必須成為台灣隊的鋼鐵人,他有那種傲骨和才氣,但才氣僅僅是一種氣息,唯有將「才氣」轉換成「才華」,他才能成為真正的核心領袖。

請繼續往下閱讀













  特別點名這兩位並不代表領導球隊的任務和其他隊員無關,相反的,筆者認為,其他人也應該保持鬥志和企圖心,讓自己蛻變,就算是擔任副手,也要有成為自家圈子當中能夠脫穎而出的「第二人」的企圖心,重要的不是能否真的成為領袖身旁的「第二人」,重要的是對這個目標的「企圖心」。


  以此次被拉上來扛先發四號位的周柏臣為例,身為一個禁區球員,該抓的籃板不該少,就算教練團希望讓Q.戴維斯擔任禁區的主軸,他也還是應該在籃板的數據上有起碼的交代。同樣是場均出賽28分鐘的球員,蔣淯安可以抓下場均6籃板,為何周柏臣只能抓下場均4籃板?倘若周柏臣場均得分有10分的話,那筆者就不會特別抓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