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戰之前-亞洲挑戰賽的回顧與觀望(下):再論挑戰盃

亞洲挑戰盃籃球賽(FIBA Asia Challenge)也許對於部分球迷來說是個有些陌生的名詞,但如果提到亞洲史坦克維奇盃籃球賽(FIBA Asia Stanković Cup)或亞洲盃籃球賽(FIBA Asia Cup)可能就令人熟悉多了,事實上這三者都是同樣的賽事,賽制也並無變動。兩年一次的亞洲挑戰盃籃球賽,主要是亞錦賽的資格賽,雖然沒有列入FIBA的世界籃球積分計算,但冠軍球隊可以直接取得下回亞洲挑戰盃籃球賽與亞錦賽的參賽權(地主國亦可直接取得參賽權),而第二名到第五名的球隊可以為所屬之分區增加一個參賽席次。

在上篇文章也提到,這次中華隊的換血做得並不夠徹底,雖然打保險牌穩住戰績的目的是達成了,但最大的問題才剛要接踵而來:就是青黃不接。

請繼續往下閱讀
closearrow_forward_ios閱讀文章Powered by GliaStudio
◎ 中華隊十二人名單

後衛 蔣淯安、李維哲、簡偉儒
前鋒 劉錚、周儀翔、胡瓏貿、周柏臣、周伯勳、胡凱翔
中鋒 戴維斯、李德威、林郅為
教練 總教練:閻家驊、教練:劉嘉發、范耿祥

◆ 正逢開學的陳盈駿無法參賽,只好帶上在瓊斯盃上場時間鮮少的李維哲,以及並未參與瓊斯盃的簡偉儒。(照片來源:籃協)


田壘與在本屆瓊斯盃得到不少上場機會的陳世念、楊敬敏都無法參加這次的亞洲挑戰盃籃球賽、入選中華藍卻缺席所有賽事的張宗憲因傷不會參賽、個人因素請假的簡浩亦然,我認為同樣該練、也確實有練的新血之一:陳盈駿正逢開學,其他在瓊斯盃鮮少有上場機會的球員只好一一拉上先發與替補陣容,幸虧胡瓏貿沒有受到CBA母隊限制,所以仍然可以參賽,但原先該在瓊斯盃中做到的換血沒能做好,就只好利用國際賽事來進行,這對於此回亞洲挑戰盃籃球賽的成績也勢必造成一些影響。

以下是筆者認為中華隊可能排出的先發陣容:

中鋒:戴維斯
大前鋒:周柏臣或李德威
小前鋒:劉錚
得分後衛:周儀翔
控球後衛:蔣淯安



◆ 目前已經三十三歲的戴維斯雖然仍是中華隊的主力中鋒,教練團該試著運用更靈活的調度,讓戴維斯的戰力有最妥善的發揮。(照片來源:籃協)


戴維斯無疑是中鋒人選的最佳解,與中華隊已經十分契合的他,在這次的瓊斯盃也同樣繳出理想的成績單,證明了中華隊的禁區還是需要他來坐鎮。不論是籃板、火鍋,甚至是進攻,戴維斯都有能力一手包辦,但如果要讓戴維斯的能力可以充分發揮,那麼如何善用其他禁區球員來輪替或分擔他的工作會是一大關鍵;至於曾經是UBA最佳中鋒的林郅為,雖然在SBL賽場上沒有太多發揮的機會,但還是一個可以嘗試的選擇,畢竟對於禁區作戰人力不足的中華隊來說,多一個可以調度的禁區球員也許能緩解戴維斯的壓力。


◆ 雖然周柏臣或李德威未必能有爆發性的表現,但如果能在攻守兩端給予戴維斯協助,相信對於中華隊的禁區仍是有所助益。(照片來源:籃協)


田壘確定缺席之後,大前鋒人選應該會是周柏臣或李德威其中之一,雖然這兩人在瓊斯盃的發揮不多,也稱不上破壞力強大的禁區球員,但目前指派為中鋒的李德威有中距離的投射能力,打法也更接近大前鋒、而周柏臣則具備卡位與籃板的能力,兩者正好都可以在攻守方面提供戴維斯一些協助。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少了曾文鼎之後,中華隊似乎少有四號或五號位球員會進行高位策應,事實上多運用高位策應可以讓其他球員減少過於消耗體力的單打突破,適時的空手走位更可以製造輕鬆得分的機會,也許周柏臣與李德威並不會是豪取高分或攻不可破的禁區悍將,但仍可以讓他們嘗試看看高位策應的角色,或許能有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 兼具跳投與切入能力的劉錚,應該依然會是這次中華隊的得分主力。(照片來源:籃協)


至於小前鋒方面,相信劉錚應該是先發的不二人選,縱使張宗憲可以參賽,不穩定的傷勢、加上近年來在籃球賽事的參與程度低,都讓人不得不擔心是否也對比賽的感覺帶來一些影響。劉錚在這次的瓊斯盃賽事中已經充分展現隊長的價值,而做為主要的進攻火力之一也沒有令球迷們失望,能投能切的他讓自己的進攻區域不僅止侷限在外線或禁區。只是就像過去的陳信安與林志傑一樣,劉錚與周儀翔同時擺在場上也容易有屬性重疊的問題,教練團可能需要就這個在今年瓊斯盃賽事曾出現過的問題好好調整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