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寶石的斷代史(17) – Chris Paul

2005 年六月二十八日,紐奧良黃蜂(今紐澳良鵜鶘之前身)的總管 Allan Bristow 有些徬徨。球隊在剛改制編入西區的第一年,簡直是慘不忍睹。勝率從前一年的五成,直接跌落至隊史最差的單季 18 勝。球隊主力 Baron Davis、Jamal Mashburn、Jamaal Magloire 全部都躺進傷兵名單一陣子,Mashburn 甚至連一場比賽都沒辦法參戰,上述三人也在季中與季末,分別被半買半送至金州勇士、費城七六人和密爾瓦基公鹿。說得淺白一些,當球季後段的得分主力是菜鳥 J.R. Smith、到處打零工的爛仗浪人 Lee Nailon,甚至是苦工為主的 P.J. Brown 時,就可以知道球隊的深度有多淒美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延伸閱讀:藍領皇帝 – P.J. Brown by 綠灣)

球季結束,球隊欠缺各種天分的 Allan Bristow,帶著第四順位進入選秀。該年握有狀元籤,球隊剛好又缺禁區人手的公鹿,毫無懸念地帶走澳洲中鋒 Andrew Bogut。榜眼籤的老鷹則是出乎意料地現代化,即使該年有三名備受期待的控球後衛,即使缺少可當控球後衛的人手,老鷹依舊選擇增加天分,選入北卡的大一前鋒 Marvin Williams。第三順位是刻意向上交易,同樣欠缺控球後衛的爵士,喜出望外地選了在伊利諾大學呼風喚雨的 Deron Williams,同時也攔走了 Bristow 想要的人選。Bristow 當機立斷,挑選了曾單場豪取 61 分,不過身形略顯矮小的威克森林大學後衛,期待他和 J.R. Smith 可組成新時代的高天分後場。

請繼續往下閱讀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延伸閱讀:61分的誓約 – Chris Paul by HBK)

這個小後衛,叫做 Chris Paul。而紐奧良,除了是他彩虹成就的起點,更是他不凡的職業生涯的開端。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1 年十二月十四日,球隊高層的動盪不安終究產生了劇變。在生涯的前六年,Paul 可說是鋒芒畢露。425 場比賽之中,平均有著 18.3 分、9.9 助攻、2.4 抄截的表現,還有在場均出賽 37.1 分鐘的負擔下維持 47.1% 的投籃命中率。Paul 在不起眼的身材之下,無疑向聯盟所有人展現了其誇張的戰力。黃蜂也在其領導之下,首次在西區跨過第一輪,一切看似都會有個光明未來。直到形象不佳的老闆 George Shinn 無力負擔球隊資產,想脫手又和買家談不攏,黃蜂成了史上第一支由聯盟託管的球隊,而為了提升買家意願,壓低團隊薪資並保持整體戰力未來性,就成了聯盟的操作準則。勢必需要開出頂薪才能留人的 Paul,就這樣被端上交易檯。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延伸閱讀:好個「basketball reason」by Hankobe)

如果是最初的劇本,Paul 應該要被送到洛杉磯湖人,和當打之年的 Kobe Bryant 組成令人畏懼的後場組合。但就在託管之際,黃蜂除了聯盟當老闆,還變相的由另外 29 支球隊當小老闆。這種接近讓湖人瞬間復興的策略,其他球隊高層怎會讓它輕易發生?於是在騎士老闆 Dan Gilbert 率先發難,聯盟發出奇妙的「Basketball Reason」之後,Paul 的洛杉磯之旅雖然還是實現了,只是改和湖人的鄰居快艇交易 Eric Gordon、Chris Kaman 和 Al-Farouq Aminu。這筆交易,除了造就後續三人在記者會上顯而易見的臭臉以外,也讓 Paul 換上了另外兩種顏色的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