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開季至今那些二年級生的表現—上篇

雖然去年並沒有被評為選秀大年或是小年,不過這個梯次的許多球員卻已經在各自的球隊站穩先發位置,也有不少二輪球員打出驚奇的表現並成功進入球隊的輪替名單,然而到了第二季的球季,也就是俗稱的"撞牆年",又會有那些球員有突出的表現呢?

在此先簡單說明一下為何在新秀的第二年都會被稱為撞牆期,原因大概有幾個︰



一、進攻端開始被對手針對

畢竟大多數的球隊並不會針對新秀進行防守佈陣,但是到了第二年,情蒐樣本足夠之後,便會針對這些二年級生的進攻習性與弱點進行防守佈陣,像可能有位二年級生並不擅長左手進攻與運球,那麼防守球員就會盡量把那位二年級生的右邊踩死並逼迫他往他不擅長的位置進攻進而降低他的命中率。



二、球隊定位或是角色定位改變

請繼續往下閱讀
closePowered by GliaStudio
這也是滿常出現的情況,像可能第一年進來NBA在球隊原本是第一得分點,但是到了第二年時,球隊透過選秀和自由市場簽約補進了一些球員,讓那位二年級生進攻端變成第三甚至第四的得分點,或者更糟的是前面多出了好幾位吃掉自己上場時間的同性質球員(對,我就是在指之前的Ben McLemore);或者原本該名二年級生原本只需要顧好他的外線出手和防守就好,但是在暑假的一番波動之後,他在新的球季反而需要做更多事情像是策應或是加入個人單打能力這些原本他不擅長或是不需要做的事,亦或是更糟的,直接被球隊以實驗為名而嘗試打其他位置(像是之前的Victor Oladipo和現在的Aaron Gordon)。





三、體力負荷與調節問題

一般的大學聯賽每季頂多到三十幾場,但是NBA可是有82場比賽在全美飛來飛去,所以通常新秀們在進入職涯第二年時常常會出現像是體能下滑以及受傷率大增的情況。



而當以上這些情況出現時,時常會影響到球員本身的心理狀態,畢竟自己的狀況和信心都會受到影響,或者是承受不住打出名堂後接踵而來的壓力與批評,也因此有許多第一年打很好的新秀在第二年開始撞牆後便一蹶不振,當然相較於此,還是有許多新秀能夠翻過這片高牆持續往他們的天花板前進。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上大致上就是對於所謂"二年級生症候群"的簡單介紹,接下來將會把現在NBA的二年級生依照開季至今的表現作一些簡單評論與分類。



維持高檔區



Karl-Anthony Towns C  2015梯次-狀元 所屬球隊︰灰狼





得分 籃板 助攻 抄截 火鍋 失誤 FG% 3P% FT%
2015-16 18.3 10.5 2.0 0.7 1.7 2.2 0.542 0.341 0.811
2016-17 22.3 9.9 2.4 0.8 1.5 2.2 0.488 0.390 0.761


身為2015梯次的狀元,Towns在第二年的表現維持著在第一季的高檔表現,尤其在得分與外線部分的成長顯著,不過本季在進攻端部分卻大幅降低使用他過去擅長的低位武器,取而代之的是平均每場從上季的1.1次暴漲到4.1次的三分出手數以及更多的中距離出手。※更正︰其實以他在進攻端的出手比例來看,禁區出手趴數反而比上季來的高,而之所以三分球的出手率增加的原因其實是在於他少投了那些效益較低的中長距離出手,而將這些轉為校一直更高的三分線外,所以其實比起上一季來說,Towns目前為止的出手分布反而更加的有效益,以上資訊參考Naatz大的文章破解迷思- Karl-Anthony Towns越投越多的三分球以及Naatz大的糾正。

其實並不是說他投太多外線,因應著現在的外線世代,長人能夠有穩定的外線射程已經算是奢求,但是對於Towns來說,他真正的價值應該在於低位單打與禁區破壞力,外線能力可以是他的副武器但是不能取代成主武器,畢竟他的低位能力就是擺在那邊,幸好在開季幾場適應新教頭Thibodeau的體系後,近幾場總算不再看到他濫投三分球了,我並不是反對他投三分,只是他應該試圖在禁區攪和和外線投射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畢竟一直待在外線的他本季在籃板方面不管是基礎數據還是進階數據都是下滑的。※更正︰其實以籃板的進階數據來看,防守籃板下滑主要是因為被Dieng和Wiggins分食了,這算是體系所影響的,而非因為Towns本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