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輔相成還是相互排斥,「猩猩兄弟」將帶給黃蜂更多的可能性

雖然整個19-20賽季受到疫情波及而被迫中止,黃蜂在這短短的日子裡還是得到了不少收穫,自從確立球隊要正式進入後Kemba時代,對於年輕球員的培養成為了首要目標,更令人高興的是,今年自家選秀的發展性超乎預期,不單是PJ Washington一人,連次輪的Cody Martin還有Jalen McDaniels都在不多的上場時間中讓教練團看見潛力,讓黃蜂在重建之初就能依稀窺探到明亮的未來。



生涯初登板就以七記三分球當作開場白的Washington,很顯然的成為了這支年輕黃蜂的基石之一,從場場固定先發來看,大可預期未來Washington將會承擔更多的攻守責任,但同樣在今年上到先發的Miles Bridges,相較起來矚目度就遜色不少,不過,可別以為Bridges會因此邊緣化,這一年的Bridges才剛在明星周大顯身手且之後的比賽中也延續著火燙手感,若是草率栽培豈不成了一大笑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CGTN


大致確認Washington和Bridges是黃蜂未來數年的前場組合後,接下來就要評估兩人的合適性。皆為矮壯型前鋒的兩人,Washington有著優異的投籃手感及一雙長臂,Bridges則具備天生的驚人體能,以個別球風來看並不衝突,就連James Borrego都對這組前鋒搭檔給予好評,只是其中有不少地方需要時間去證明。



第一點:Washington能否勝任小球五號位?



圖片來源:USA Today


如同上文所述,Washington是一位undersize的前鋒,身高僅6呎7-8吋的Washington很難在禁區中生存,所謂山不轉路轉,好在Washington有著一雙臂展7呎2吋的長臂,搭配著壯碩的身材、出色的投籃手感,這讓Washington有足夠多的武器擔任小球中鋒。



比起進攻端,Washington在防守端的表現比較令人擔心,雖然遊走在中前鋒位置,但Washington不是一個好的護框手,場均只有0.8次阻攻讓人懷疑是否能鎮守禁區,尤其在後場是由Terry Rozier、Devonte Graham兩位容易被打點的小後衛組成的情況下,Washington必須要更加專注在防守上,目前的Washington懂得利用站位去協防,如果未來能再積極去做些干擾球的動作,那麼扛起小球中鋒對於Washington不是一件大問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

曖曖內含光!PJ Washington是如何「無縫接軌」NBA賽場​



第二點:Bridges可以成功轉型三號位嗎?


在開始職業生涯前,Bridges在球隊中主要是擔任四號位的位置,靠著驚人的爆發力和彈跳力,Bridges可以輕鬆的在籃框附近取分,加上大學時慢慢開發出的投射能力,這讓Bridges非常適合當今的NBA環境,可惜受限身高的不足,往側翼轉型才會有更多的選擇。



但轉型不是簡單的事情,Bridges強壯的身體以及推進速度在全場進攻可以掩飾掉不擅運球的缺點,當落入了半場進攻時,缺點便會被放大,同理,Bridges會投籃但不夠穩定,這些問題是Bridges需要去解決的。



這賽季的Bridges加強了自身的投籃穩定度,只是持球進攻這部分稍嫌不足,Bridges還不能靠自己創造出舒適的投籃空間,某種程度上是自己壓縮了自己的發揮,雖說能有一手堪用的三分能力就夠了,只要一天沒長出持球技巧,球團對Bridges的投資就算失敗。


第三點:若以兩人為禁區核心打小陣容,黃蜂是否有相對應的場上組合?


這部分和第一點有關,先假設Washington能適應小球中鋒的位置,接下來便要考慮另外三人該如何安排才能最大化這陣容的優勢,Graham會是其中一個理想的人選。身為球隊主控者的Graham,具備創造投籃空間的能力、水準之上的傳球視野,即使個人單打能力稍嫌不足,在Borrego講求傳導的體系下,已經是最完美的人選了,剩下的兩個空位相較下就有點尷尬。


目前的先發後場之一,Terry Rozier今年的表現可圈可點,除了賽季初期的磨合,場均18分的貢獻至少能對得起他的薪水,只是身材上的劣勢會成為小陣容的隱憂,考慮到Washington不是個好的護框手,後場防線至少要有一位強硬的防守者,而Rozier顯然不是這種角色,因此最後一個空缺勢必要擺上最好的防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