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系列 ── 所以,我們看待 Ben Simmons 的方式真的正確嗎?

相信對於大部分的球迷來說,欣賞球賽是為了感受血脈噴張的激情、享受球隊勝利時的喜悅,而不是讓自己陷入憤怒、怨懟和仇恨的囹圄中。或許我們沒有能力改變體育競技殘酷的現況以及在濃厚的「結果主義」氛圍之下單單只以勝負斷定球員成敗的事實,但我們可以嘗試改變自己對待球員的態度、以鼓勵與支持取代嚴厲的苛責。作者:
今天的主題是〈 所以,我們看待 Ben Simmons 的方式真的正確嗎?​ 〉,LET’S GO!!

1977 年,Lee Ross 發表了一篇標題為 The Intuitive Psychologist And His Shortcomings: Distortions in the Attribution Process 的文章,在這篇被其他學者多次引用的文章中 Ross 創造了“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這個詞彙。

[ 註: Lee Ross 是近代極具影響力的社會心理學家之一,在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QS大學心理學排名世界前十五)取得博士學位後,在 Stanford University 從事教職與研究。不僅如此,他還是美國 William James 心理學會的研究員,更成功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

究竟什麼是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基本歸因偏誤) 呢?

Ross 認為人們資訊不夠充足的情況下,往往傾向於認定他人不佳之表現或行為乃源於其本質、並輕忽情境的影響力,這種情況便稱為「基本歸因偏誤」。

作為球迷,我們對於 Ben Simmons 的理解很可能只有以下幾個資訊來源:他前幾個賽季在場上的表現、隊友與教練團對他的公開描述與評論、他個人社群軟體所分享的內容以及來自媒體可能被渲染的報導與可能經過剪輯的短片。

顯然的,即便我們對上述所有資訊都瞭若指掌,依舊與真正了解「Ben Simmons 這個人及其想法」有雲泥之別;如此一來,我們不僅無法設身處地從他的角度換位思考、只以片面資訊進行臆測而得到更多錯誤的結論,更可能犯了上方所提及的基本歸因偏誤。

雪上加霜的是,個體的認知行為無可避免地會受到來自群體壓力的影響。Bandwagon effect (從眾效應) 讓許多人不再保持理性的思考而採信主流的觀點、Backfire effect (逆火效應) 更可能讓這群人強化了自己的未必正確信念;Belief Bias (信念偏誤) 則如 the final nail in the coffin (最後的棺材釘、最後的致命一擊) ,讓相信結論者認為推理出該結論的過程完全符合邏輯。

於是乎,許多球迷對於 Ben Simmons 的想法與看法便陷入這樣的迴圈中,只要談到他便是無數的訕笑與謾罵;而這樣的情況肯定是讓人遺憾的。

相信對於大部分的球迷來說,欣賞球賽是為了感受血脈噴張的激情、享受球隊勝利時的喜悅,而不是讓自己陷入憤怒、怨懟和仇恨的囹圄中。

我在之前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體育界對於選手的心理層面問題不夠重視,而球迷對球員的惡意謾罵便是造成選手心理受創的重要因素之一。或許我們沒有能力改變體育競技殘酷的現況以及在濃厚的「結果主義」氛圍之下單單只以勝負斷定球員成敗的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球員的態度、以鼓勵與支持取代嚴厲的苛責。

的確,在言論自由的基礎之下,你絕對有權利大放厥詞的評論那些表現不如預期的球員,但在全面釐清事實並進行客觀分析之前,妄下論斷絕非明智之舉,更遑論去大肆批評球員。
所以,我們看待 Ben Simmons 的方式真的正確嗎?或許,這得留待讀者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