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著努力,女子籃球職業國手吳盈潔:「成長,永遠發生在舒適圈之外。」

「成長,永遠發生在舒適圈之外,這就是為什麼人不喜歡成長,因為成長不舒服,但如果只因為人生向妳拋出了一些困難的課題,就讓妳有點不自在或覺得不公平,不要讓這件事變成妳的弱點,要像妳在籃球場上一樣,努力、投入,這樣就沒有任何困難可以難得倒妳。」吳盈潔笑著說著這些話,因為走過成長的痛,才能更享受其中,活得更從容。作者:運動員生涯規劃師-曾荃鈺0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收藏
留言
身高178公分,背號12號的小前鋒吳盈潔,是台元女子籃球隊的職業選手,也是2015年光州世大運,和四屆瓊斯盃的中華女籃主力戰將之一,2020年初因膝蓋受傷開刀修復前、後十字韌帶跟半月板而無法上場,去年底又與WSBL台元的合約到期,現齡28歲的吳盈潔在周圍人都勸她放棄的時候,她轉個彎與 GATE Sports Agency 合作偏鄉運動教育活動,無償辦理公益籃球訓練營,用自己的籃球專業,試圖找回當時的初衷與感動。



可能是 32 位用戶,包括 Robin Hsiao 和吳盈潔和大家站著的圖像



「我原本以為自己是去教球,但孩子們身上散發的無限可能卻不斷提醒著我;看到小選手們開心打球的樣子,因為和隊友配合成功進球後的大吼大笑,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流汗,一起痛哭,他們提醒我那些籃球中很美好的東西,千萬不要忘記了。」笑起來很甜,心思細膩的吳盈潔,希望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在某一刻,成為別人人生道路上的養分,支持他勇敢向前。

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當年我剛上滬江高中一年級時,曾經想要放棄籃球,從來沒有受過正規訓練吊車尾進去的我,打電話給媽媽跟她說我有多不適應,5點晨操多辛苦多累,我真的不想再打籃球了;但隔了10分鐘我就後悔了,馬上又打電話給媽媽說,不行,我不能放棄,因為我完全不能想像生活中沒有籃球會是什麼樣子!」



永遠笑著努力,與傷痛跟低潮共存的吳盈潔說:「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力量,不管是受傷、挫折時,家人都在,他們縱使心疼我,卻依然溫柔堅定地當我的靠山,即使在成績不理想時依然為我的表現喝采,還有一個家可以回去的安穩感,讓我更有勇氣堅持下去。」



成長,永遠發生在舒適圈之外


舒適區(comfort zone)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地理上,是用來形容那些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地區。隨後,它慢慢衍生出心理學上的含義。英國管理學家Alasdair White 在 2009 年提出:「舒適圈是人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他對這個範圍內的人事都非常熟悉,從而有把握保持穩定的行為表現。在舒適區裡,人不確定、匱乏和脆弱都降到最低,擁有足夠的愛、食物、才能、時間,且能感受到自己的控制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吳盈潔說:「成長,永遠發生在舒適圈之外,這就是為什麼人不喜歡成長,因為成長不舒服,但如果只因為人生向妳拋出了一些困難的課題,就讓妳有點不自在或覺得不公平,不要讓這件事變成妳的弱點,要像妳在籃球場上一樣,努力、投入,這樣就沒有任何困難可以難得倒妳。」



吳盈潔



吳盈潔經歷過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依然堅強,她說:「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受傷後的我不一定能夠當第一,但一定能夠創造自己被別人需要的價值,只要我持續的被需要,我就不會被淘汰。」一個人的舒適區範圍是不斷變化的,它會隨著你對自己的突破不斷拓寬,但一次突然跳脫太大會讓人恐懼,找到自己的節奏,拿捏自己最適合學習的角色至關重要。



「球員要能夠意識到自己在球場這個大局中是處於怎樣的角色,隨時跟隊友溝通互補,每一個當下的比賽組合,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抱每一個球隊中選手的特質,相互互補,就能帶領我們去到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這位曾經拿下過3屆WSBL得分王的吳盈潔,鼓勵年輕的小選手們說道:「運動員其實是可以邊運動,邊顧好課業,再透過運動去延伸更多可能的,讓運動成為你生涯的跳板而不是阻礙,一切都有可能。」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嘗試去做自己熱愛的事,也要提早先有生涯規劃的認知,未來,吳盈潔想要成為專業的籃球運動表現訓練師,幫助更多年輕選手精進自我,而這場在台灣疫情趨緩後,由中華奧會辦理的「2021奧林匹克精神全國巡迴講座」,吳盈潔現場大Show球技,與苗栗興華高中70位同學,直播線上100位師生們一起交流度過一個愉快的上午,與演講後學生們回饋踴躍,簽名拍照,為奧林匹克精神傳承之路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