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關於我們記得或是故意遺忘的Kevin Love

文學上有個詞彙叫「不可靠的敘述者」(Unreliable Narrator),通常指的是一個帶有缺陷的旁觀者的角色,帶領讀者進入故事世界。不過正因為這個角色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所以他說的故事往往漏洞百出前後矛盾,而如此不可靠的敘事(衝突)才能成就故事裡最吸引人的橋段。

舉例來說《追愛總動員》裡面的主角 Ted,每一集都是由他的旁白建立故事,可是他也會有記性差的時候,或因為某些情緒而背叛記憶的時候,最後東窗事發,電視機前的觀眾哄堂大笑。

如果以這樣的概念來思考,那對你來說 Kevin Love 這個人是什麼樣的存在?如果你是他故事裡的旁白你會怎麼敘述?

也許你會從他在灰狼那幾年說起,從他怎麼透過瑜伽將白胖的身材轉為精實,就算平均數據亮眼,卻也從未幫助灰狼打進季後賽。也許你會怪罪球隊高層(David Kahn)及不給力的選秀紀錄,還有那年莫名拉低 Love 的合約身價只為了省錢。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許你會說他在騎士的第一年很不開心,雖然是 LeBron 要他來的,卻又常在球場下、推特上給他難堪。也許 LeBron 過於心急恨鐵不成鋼,也許 Love 不甘心作為球隊第三人,不過那些複雜情緒都在一場泳池旁的聚會煙消雲散。

也許你會講到接下來幾年的騎勇大戰;包括15年首輪被 Kelly Olynyk 拉斷肩膀整季報銷、包括第二年廝殺到第七戰,騎士靠他最後死守 Curry 奠定勝基、包括17年他在第四戰投進六顆三分球,避免騎士被橫掃出局、包括最後那年騎士終究被4比0橫掃,然後 LeBron 離隊。

也許你會質疑那個夏天他明明可以學 LeBron 離開克里夫蘭,去哪裡都行。他卻選擇和騎士簽下4年1億2千萬的合約。然後他開始大小傷不斷,然後他越來越不滿球隊重建緩慢。也許你會找出他在練球時嗆總管 Koby Altman 的新聞,在 Youtube 找他場上擺爛,或是被鏡頭捕捉與老教頭 John Beilein 爭執的誇張行徑。也許你也會幫忙解釋老教頭其實也不好相處。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許你會認真讀完他在 The Players’ Tribune 的自白,關於他在18年的那場比賽提早離場,遭到 Dwyane Wade 和 Isaiah Thomas 強烈質疑。關於他在那場比賽離場後緊張的幾乎窒息,最後倒在休息室地板腦子一片空白。也許你會明白他透過自己的痛苦經歷讓大眾正視精神疾病,就算人人稱羨的職業球員也有身為人的悲傷與黑暗。

也許你也開始正視自己的悲傷與黑暗。

也許你會在故事最後敘述著一名漸漸白髮,幾乎被球迷遺忘的前明星球員,他是怎麼在奧運的球場上試著找回榮耀,試著在生涯最後證明已經32歲的身價依舊。也許你像總教練 Greg Popovich 相信他的故事還沒畫上句點。

作家 Joan Didion 說「我們因為故事而活著」(We tell ourselves stories in order to live),即使別人的故事也有可能成為你的部分。也許未來某個當下你會突然想起 Kevin Love 這個人,也許有些結就這麼解開。

《京京計較》是我和朋友固定聊 NBA 及 MLB 的運動 podcast,每週二晚準時上線,敬請追蹤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