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超越之障壁:老鷹系列賽陷入危機

第二戰老鷹大敗虧輸,第二節兩隊勝負已分下半場不值一提。關鍵當然是Trae Young失誤連連,這個情況如何發生?

重點在公鹿針對Young擋拆應對方式改變。如果Brook Lopez被拉出來仍選擇沉退方式,但沉退位置不再完全收縮到籃下而是往外擴張。首戰Lopez鮮少離開禁區,擋拆後Young面前是條康莊大道。第二戰看到Lopez站位積極往外線移動,很多時候甚至雙腳站到三分線上,加上側邊慣有的協防球員,運作空間受限許多。

請繼續往下閱讀


假使Lopez之外長人被抓來擋人,公鹿會選擇換防。不管Antetokounmpo或P.J Tucker都屬於腳步敏捷的大個(P.J Tucker只有6-5嚴格來說非長人)搭配出色對抗性,Young跟他們一對一不是最佳選擇。更換站位有影響,但個人觀察Young似乎意識到第一戰出手太多,第二戰刻意選擇傳球串連隊友。

傳球失誤不打緊,但Young失誤不單是擋拆後內傳失敗,還有球線被斷直接被抄截。失誤加上自己三分投射後回防不積極,老鷹攻守轉換防守非常差,公鹿快攻得手連續得手,比分瞬間拉開到無法追近。

對老鷹而言,第二戰最大收穫是睽違已久的二年級側翼Cam Reddish歸隊,側翼增加一點調度彈性。受傷前Reddish看來有進步,不過場上決策能力讓人不敢恭維。他展現一些切入能力,但切入後常常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Nate McMillian第二節勝負未定時派他上場但僅出手一次,大部分出手和處理球發生在第四節垃圾時間。Reddish歸隊馬上面對東區冠軍賽的強度,能幫上忙的地方有限,果然第三戰沒有獲得任何時間。

第三戰Trae Young攻擊方面果決許多,這次老鷹季後賽之旅最驚奇的就是Young的適應力。碰到76人時他示範給我們一次,東冠又再次見到。第三戰面對公鹿的策略決定專心拋射,第三節不小心踩到場邊裁判前狂攻32分,雖然助攻大降但破壞力極強。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防守端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Young身材矮小單薄,半場攻擊容易淪為打點對象。但好歹出手後回防這種基本功要做到吧?擋拆後往後拉飆大號三分很帥,只是Young投籃完成之後站在原地欣賞時間實在太久,Jrue Holiday多次利用Young不回防提前偷跑,轉換成輕鬆得分。

不光Holiday而已,公鹿全隊攻守轉換跑動非常積極。主將Antetokounmpo、Khris Middleton之外,連替補中前鋒Bobby Portis轉換時都跑在連前面,抓住機會大打小。兩邊高度和運動力本來就有差距,現在公鹿半場攻擊外連快攻都佔上風,讓老鷹面臨更大壓力。

現在老鷹最大困境,除了側翼無人可用外,個人覺得是後衛Bogdan Bogdanović(簡稱Bogi)徹底消失。



自從上一輪膝蓋不舒服以來,Bogi整體攻擊狀況大跌。上一輪最後三場迄今,Bogi的投籃命中率只有27%,三分命中率更是探底到17%。不管對手防守如何強悍這數字都太離譜,除了身體出狀況外找不到合理解釋。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冠第三戰Bogi移動力看來有好一些,但下半場六投盡墨最後只能八分。Bogi狀況低迷的結果,讓公鹿可以放心收縮防線,反正現在老鷹外線有準心的除了Young之外剩下Kevin Huerter,慣用的二線協防毫無副作用。

公鹿防守因為保護禁區優先和二線主動協防,往往容易創造對手三分機會。前三場打下來老鷹三分命中率只有30%出頭,完全無法讓公鹿付出代價。老鷹高度和運動力已不如人,外線噴不進、攻守轉換輕鬆得分輸、籃板保護不確實,系列賽落後只是剛好而已。



老鷹攻擊輸出的精華在後場,前場以接應和防守為主。面對公鹿高大鋒線,即使Cam Raddish傷癒歸隊,但De’Andre Hunter的洞無人能補,前場沒有太多選擇。上一輪用Capela、Collins、Gallinari三位禁區球員一起上看似堵住缺口,但碰到公鹿這招看來沒什麼效果,McMillian也不敢在關鍵時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