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 世界霸主美國如何面對「後K教練時代」?

當熱身賽意外連吞兩敗,就連開胡都贏不多,再到本屆東京奧運男籃首戰又在下半場打得荒腔走板,最終讓法國拿下史上在奧運對戰首勝,各種聲浪彷彿都想把美國當成落水狗在打,許多諸如「NBA規則養壞NBA球星」、「只能靠KD單打」等等直觀、果斷、扣在美國隊頭上的帽子紛紛出爐。

但跌跌撞撞,美國似乎又從對伊朗、捷克兩場大勝先穩住腳步,八強賽的抽籤結果美國雖和西班牙、澳洲、阿根廷抽在同一邊,競爭強度被認為高於義大利、斯洛維尼亞、法國、德國的另一邊,但美國硬是在面對預賽表現傑出的西班牙、澳洲手中連過兩關,今天對澳洲在下半場揚長而去,再次闖進奧運冠軍賽。



美國的熱身賽和預賽走得跌跌撞撞,卻又逐步加溫,這終究還是反映了他們原本就擁有的優勢與特性,直觀的認定他們就是喜歡在第三節「變身」並不精確,但換個方向來看,當2019年世界盃開始,幫助美國重返榮耀的「K教練」Mike Krzyzewski自國家隊退休後,美國的努力與成功並非是天上掉下來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陣型使然與時代風格的演變

美國隊兩個階段輾壓國際籃壇的時代,給了許多球迷美好的想像,但回頭細探這兩段過程,其實都應該當成不同的案例、而非通則。1992和1996年兩次奧運與1994年世錦賽、即美國隊還敢以「夢幻隊」自居的時代,的確美國幾乎場場大勝,連96年「夢幻三隊」首戰以28分之差擊敗阿根廷,都已經被質疑是否已經不夠具備宰制力,顯見當時「夢幻隊」三次出征時被賦予的高度期待。



但在美國2002到2006年的失敗低谷後奮起、從2008年以「救贖隊」開始重拾世界霸主的時代裡,美國不再一開賽就具備宰制力,不時就得面對對手的糾纏,也會出現險勝,差別只是他們終究不至於再像2002到06年那樣吞敗,這個階段的美國隊,就我認為總算擺脫了「夢幻隊」時期那種上場近乎表演的性質,比較像是一支球隊應該在走的過程,需要培訓、需要體系、需要原則、需要核心,並在許多戰術的堆砌中展現身為世界霸主的實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2019世界盃美國狠狠跌了一跤後,「後K教練時期」的確需要一些修正,但這樣的修正主要來自於陣型,「夢幻隊」時期美國自然兵強馬壯,前、中、後幾乎毫無缺陷,尤其在「四大中鋒」宰制的90年代,美國至少都有兩位天王中鋒坐鎮,1996年甚至四人中僅Patrick Ewing缺席,光靠強大的禁區主宰力就能讓美國痛宰對手,更不用說如1992年夢幻隊成軍時的當代三大巨星Michael Jordan、Larry Bird、Magic Johnson帶頭的星光亮度。

近年NBA頭號中鋒毋庸置疑就是新科年度MVP、塞爾維亞籍的Nikola Jokic,接著是他今年的最大競爭者喀麥隆的Joel Embiid,再往下看,聯盟最佳守護神Rudy Gobert來自法國,再看今年季後賽表現最為亮眼的新生代中鋒Deandre Ayton,則是巴哈馬人。



不論是否因應NBA的聯盟風氣,但美國中鋒越來越式微、或者越來越偏向功能性是不爭的事實,以這次準備東京奧運的57人大集訓名單來看,中鋒名單僅有Christian Wood算是稍微有一點自主攻擊能力,其餘均為防守取向、攻擊必須靠後衛接應的Jarrett Allen、DeAndre Jordan、Mitchell Robinson或者延伸投籃能力的Myles Turner、Brook Lopez,Dwight Howard固然是2008北京奧運冠軍成員,但一來他年底就滿36歲,二來他也不如Jokic、Embiid的影響力那麼巨大,再來就是這次最終遞補入選時引發各界質疑的JaVale McGe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