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喬登(Michael Jordan):時代肖像(下)

運動世界,因歷史與各式爭論而顯得生氣蓬勃,其中最常被拿出來爭辯的,就是拿現今的運動明星與過往的運動明星比較孰優孰劣?或者誰是史上最偉大的籃球/棒球/足球或網球選手?理由何在?

這種爭論是沒有結論與最終答案的,而這正是它的樂趣所在。然而對Jordan來說,以他的江湖地位與風格,鮮少有人拿他與前人比較,反倒是大家拼命要找the next,誰是下一個Jordan?印象當中,只要是身高介於6尺5吋到6尺7吋,能飛擅扣的鋒衛人才,幾乎都有機會被稱作Jordan接班人。

對這些「王位覬覦者」,Jordan在自傳中是這麼說的:聯盟試圖為他們戴上Jordan接班人名號的球員們,大部份已隨風而逝。Harold Miner離開了,Anfernee Hardaway也離開了,這些球員靠著聯盟的強力吹捧而獲得明星光環,但他們的根基並不穩。行銷一個明星是一回事,但最終他們還是得回到球場上,以他們的表現來說話。聯盟看到了我的成功例子,就想將這套模式複製到其他球員身上,但是如果你沒料,不能夠在季後賽留下令人深刻的足跡,你是無法唬弄大眾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Michael Jordan能成為史上第一,他的球技絕對沒話說,然而更令對手膽寒的是它的好勝心,從籃球、高爾夫球、打牌到打嘴砲,他都要贏。


競爭與獲勝本身就是Jordan最大的驅力,而這也是Jordan神話當中一個相當關鍵的因素,這讓他賺進了大把鈔票,也變成世界上辨識度最高的圖騰。在球場上,他不斷提升自己的宰制力,以符合球隊或他自己個人的期望,以至於到後來,Jordan自陳,比賽已經變成一種消耗心志(mental)超過消耗體能(physical)的挑戰了。

諷刺的是,雖然Jordan本身是苦練與基本動作(防守、傳球、跳投)的信徒,他的場上成就與技術展現,卻無意間改變了現代籃球的場景。批評者認為正因為年輕球員都想學Jordan,只想學華麗的運球與華麗的灌籃,而不肯花苦工在基本動作的鍛鍊上。這樣的批評放在Jordan身上是有點過於嚴苛了,因為觀眾買票進場看球,不是為了看Jordan如何改善他的跳投、如何用非慣用手運球、如何單調地折返跑、如何加強人盯人防守,他們想要看的是飛翔的超人,是夢。但別忘了這一切是奠定在苦練上頭,而且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苦練。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籃球員自始自終都不習慣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好比說Kareem Abdul –Jabbar和Larry Bird。而Jordan則位於光譜的另一端,從他一腳踏入NBA,Nike與他的經紀人David Falk就開始操盤,把他的商業價值極大化,而Jordan也恰如其分地扮演世界名人這個角色。縱觀他的球員生涯,在球場外的照片,Jordan永遠衣著得宜,耳環與雪茄成為有型有款的配件。1991年,當Jordan終於贏得他生涯第一個冠軍(與第二個年度MVP)時,共獲得了2000萬美金的贊助合約(包括麥當勞開發的一款McJordan漢堡),觀眾會覺得Jordan過度曝光嗎?完全不會。隔年Jordan又簽下了好幾個商業合約,在芝加哥開了一間餐廳(有著名的Jordan賽前餐),並將他的商業帝國隔海擴張到歐洲與東亞。可以說公牛隊的第一個冠軍,真正加速了Jordan品牌全球化的腳步。他與品牌簽下複數年的合約,然後盡可能地運用他的身份促銷這些品牌,從球鞋、運動飲料、速食、古龍水到迪士尼電影不一而足,而他的方式也為後來的球星提供了一條路徑與原則,那就是:sports sell things, and thing sell sports!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巨大聲名的月之暗面,就是Jordan再也無法完全擁有自己的生活,不管到哪,他隨時得應付大量的粉絲,充滿了合照與簽名,甚至是他父親的葬禮,都變成了媒體上的奇觀,而這一切的要求,都會佔用Jordan個人的時間。

通常沒有人能教名人如何應付突然來的巨大聲名與財富,不論我怎麼努力,Jordan有次這麼說,我也永遠無法變成一個完美的人。有一次我告訴一名球迷我累了,我不想再簽名,突然間那個人表情大變,對Michael Jordan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覺,從那個時候起,我就知道我的工作永遠不會結束。他的好友Charles Barkley就說他每次與Michael Jordan見面,他們總是在旅館的房間裡面,因為Jordan從來不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