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茹畢業後五年,普門終於證明了射手也是能奪冠的。

008年6月在「圓球城市」裡,曾有一群人對台灣籃球的未來展開了一段認真而嚴肅的討論。

當時論壇名宿JC莊大哥指出,前中華男籃韓籍教練鄭光錫,曾經有過這麼一個構想:讓林志傑打到一號位,提升後場整體的高度,以此來彌補中華隊薄弱的禁區。這個理念是從防守端出發的,他認為唯有這樣才能讓台灣籃球重新在國際賽場上找回競爭力。

當時他寫道:「鄭光錫的構想是林志傑打1號,陳信安打2號,田壘打3號都是先以「防守」為出發點。他的思想觀念和多數的韓國教練一樣,都是認為「進攻是防守的延續」先要有成功的防守,才能轉換為成功的進攻。

他說:『我眼中出現的第一個畫面, 是林志傑和陳信安在防守敵方的1號和2號球員,林陳將會築起亞洲頂尖的第一道防線。當薄弱的禁區不再被任意突破時, 內線才能減少因為補防而失去的防守籃板球。』到此為止,他都還沒提到進攻。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談到進攻,鄭光錫只是輕描淡寫的說,鞏固防守籃板球可以少失8~10分。如果林、陳、田擔任1-2-3號,對手的1-2-3號球員在攻防兩端都必須付出較大的體力,進攻的效率將會降低,應該可以再少失8-10分。15-20分正是台灣和多數亞洲強隊的基本差距。」

而在這一位亞洲籃球翹楚的帶領下,中華隊在09年亞錦賽拿到第5名的佳績,是自1999年打進四強以來最好的成績。

鄭教練已於2012年仙逝,但當時他的話所激起的討論至今仍令我刻骨銘心。

「如何彌補亞洲球員先天在禁區裡體能和天賦的不足」,這是一個大哉問。歷年的所有的中華隊教練也幾乎都為此而煩惱。

鄭光錫的想法是提升高度,用高大的後場壓制對手,這也是大陸隊的作法。然而,許晉哲在執掌國家隊兵符時,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他讓洪志善、陳世杰、李學林拉起了球隊的速度,並讓林志傑在二號位揮灑他的進攻天賦,給予他球權的同時又不讓其背負太多的組織壓力,從而完全解放「野獸」。

這一次風格的巨大轉變,讓中華隊在2013年的馬尼拉亞錦賽大放異彩,不僅打敗了換血中的大陸隊,還時隔14年打進亞洲四強。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兩位籃球先知在各自理念上的大膽嘗試,無疑給後輩在這條路上的探索,點亮了一盞明燈。

如何更大的激發自己明星後衛的全部潛力,讓他來幫助球隊克服身體天賦上的劣勢?這至今仍是許多籃球人嘗試回答的問題。





而就在中華隊贏得「海峽之戰」的同年,滬江高中也無意之間完成了一次實驗。

當時張綺芳已經離開兩年,在高一時曾經在學姊光環下拿到冠軍的謝鎔竹、莫翊妏和黃湘茹嘗試帶領球隊重返榮耀。

滬江當年的主攻點是173的謝鎔竹,她的腳步是可能是近十年來聯賽中鋒所展現出來的最好水平,然而身高卻是硬傷。她這種高度上大學是勢必得向下打到三號的。實際上在高三的最後一年,她就已經出現了瓶頸。

雖然能在某一個時段連續高效率得分,但謝鎔竹沒辦法「打爆」對手的禁區,在決賽對上永仁就是很好的例子,當遇到陳薇安(178)、李依蒨(175)、戴宜庭(175),即使咬牙硬撐也只能把對手打到有犯規麻煩,同時沒辦法保證籃板和防守。這是矮個內線永遠會遇到的問題。

事實上在那一年面對有韓雅恩、歐婕(雙180)的淡商和有朱倖伽(177,體重90公斤)的北一女,滬江在禁區都是處於劣勢。

但滬江有黃湘茹,一個在八強賽後三戰總共砍進了24顆三分的超級射手。於是在她的超常發揮下,他們在四強戰,克服第4節最後5分鐘落後達11分的劣勢,逆轉北一女晉級。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這一戰也曝露了他們的缺點:

第一、當時很少有球隊會主動設計給射手戰術,黃湘茹大部分投射機會是靠著個人極快的出手速度(單動式投藍)和良好的跑位意識,自己尋找空檔。但這當對手主動針對盯防時,她就很難再打出狂暴的投籃表演了。

第二、滬江並不掌握著籃板優勢。不管是謝鎔竹還是林錦秀,她們都不是可以統治籃板的五號位。如果黃湘茹就是滬江的三井壽的話,那麼她的身邊並沒有一個可以幫她撿子彈的櫻木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