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破曉:日本男籃的進攻系統與擋拆執行

近年日本男籃隊重新躍居於世界舞台有目共睹,除了非常有效地歸化外籍球員、培養混血球員及基層體制的建立等,阿根廷名教練 Julio Lamas 接掌兵符已達四年,他並不是將阿根廷經驗移植到日本,而是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日本球風。

「阿根廷與日本是完全不同的,我們正在建立日本隊的系統、打造我們自己的球風。」 (“I don’t usually compare Argentina with Japan, because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Here we have built a program for the Japan national team, finding our own style, and we are developing this program.”)

基於 40 餘年的執教經驗,Lamas 教練與他的團隊來到循序漸進並科學化地建立日本男籃的全新系統,本篇將著重於日本隊的進攻系統:

一、建立共同的投籃選擇 (Shot Selection)

在進攻面上,基於日本球員的普遍優勢與劣勢,建立適合的打法,創造團隊認同的進攻原則與設定,讓球員理解並清楚在場上何時該做什麼事,團隊有著共同的理想進攻方式與投籃選擇。助理教練 Herman Mandole 先前曾分享過日本隊基於數據分析建立的五種理想投籃選擇: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部分與世界籃球潮流相符,中距離式微、大三分時代,切入上籃、挑戰籃框造成罰球是效率較高的兩分球出手;至於三分,根據 2019 世界盃的數據,日本隊大空檔三分的進攻效率為 1.08 分 (命中率 36%);被對手干擾的三分進攻效率則為 0.75 分 (命中率 25%),因此強調好的三分出手而非濫投三分。

日本希望能創造更多靠進籃框的出手,助理教練 Mandole:「上一次亞洲盃,我們的長人無法在身體碰撞下得分,進攻效率低得可怕!」因此必須要創造讓長人有無碰撞、藉由跑動形成的籃下放球、拋投等進攻機會,無需低位單打。唯獨對位優勢 (mismatch) 發生時,有身材優勢時的低位進攻是可以接受的,亦能有效迫使協防產生其他進攻機會,但這仍然不是日本隊的主要進攻模式。



二、基本空間原則 (Principles of Spacing)

日本隊的進攻核心原則在於閱讀防守、做出反應 (Read & React) 以及創造多打少,在此之前必須要有非常好的進攻空間設定,原則包含以下七點:

空手球員應隨時面對球,根據球的位置移動。
一名防守球員不能同時守著兩名空手球員,所以不要在同一條傳球線上。
外圍空手球員必須跟著球的流動而移動 (圓形的移動)。
內線球員應隨著切入移動到 short corner 或禁區中間點。
當球離開禁區時,空手球員要盡速調整位置以創造傳球角度,重新落位。
接到球時有 2 秒鐘時間閱讀防守、做出反應。
若空手切在禁區中接到球,空手球員的移動方式與切入相同。
以上七點簡要的空間原則固然簡略,基本上就是常見的 Motion 進攻原則,其中強調的即是空手的跑動與球的流動。助理教練 Mandole:「空手球員如果不跑動是非常自私的!」(“If you don’t have the ball, and you don’t move, you are selfish!”)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點講述一個防守者不可能守住兩個進攻者,兩名空手球員永遠不能在同一條傳球線上即強調空手跑動的原則與空間判讀的重要性。至於兩秒鐘的設定,Mandole 解釋若超過兩秒,防守能夠移動、輪轉到位,難以創造撕裂防守、多打少的機會,一對一單打或二對二的組合不是日本隊想要的進攻。以上六張圖為日本隊簡易的切入原則 (Driving Rules) 設定,其中都是 4 out 1 in (一大四小) 的基本配置:





圖 A 為同邊 Corner (底角) 無人時,1 號從 Wing (45度角) 切底線,此時在強邊低位的 5 號反向移動到禁區中間準備接小球、在對面 Corner 與 Wing 的兩名球員已經在好的 Spot 無需移動,在 Top (弧頂) 的 2 號順著切入方向移動到 Wing 成為切入後方的安全員。

圖 B 為當 4 號在強邊 Corner,1 號同樣從 Wing (45度角) 切底線,此時 4 號應觀察防守,選擇留在 Corner 或是開後門,對邊低位的 5 號同樣反向移動到中間,2 號、3 號順向往 Corner, Wing 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