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場冗長的例行賽,讓NBA更難看?

NBA賽季太長了嗎?82場比賽球迷們看得過癮嗎?球員能在這82場比賽提供最精彩的對抗嗎?漫長的賽季,球員和球團得共同克服傷病、調度、磨合、爭吵等難關與紛擾,不算太差的16支隊伍可以進入季後賽,他們至少要再多打4場比賽,而想要獲得冠軍,還得多打20來場。



更好的比賽品質,從修改行事曆開始

兩年前,NBA新上任總裁Adam Silver曾經針對賽程表進行改革,首要目標就是大幅刪減連續兩天出賽(Back to Back)的賽程,並且徹底移除五天打四場比賽的賽程。

除了例行賽的賽程之外,也有人提出減少熱身賽的建議,但Adam Silver顯然在這方面還沒有定調:「關於大幅縮減熱身賽我還不太肯定,因為球員們確實仍需要一些熱身賽來調整,尤其是現今的球員和過往的球員相比,很年輕就進入NBA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closePowered by GliaStudio
之所以要改革賽程,就是為了提供球迷更精采的比賽,減少教練因賽程而做出刻意的輪休,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正是聖安東尼奧馬刺,三不五時讓主力輪休。當然,馬刺有這樣的實力做輪休,但對於買票入場的球迷而言,期待的應該是Duncan、Manu、Parker等老將,一同打出精采比賽。然而, Gregg Popovich會選擇讓主力輪休,不正是因為賽季太長,球員容易受傷嗎?



健康的身體,是季後賽的保證

對於漫長的NBA賽季,Dwyane Wade直言:「如果你想要在季後賽走的更遠,保持健康是必要的。」

邁阿密熱火在2016年的季後賽第二輪敗給多倫多暴龍,Wade大戰前隊友LeBron的戲碼沒能如球迷所願上演,也許是熱火實力不足才輸掉比賽,但其實雙方糾纏到第七戰,有時傷兵更能大幅左右兩隊的實力差距,譬如系列戰第三戰Hassan Whiteside膝蓋扭傷,只上場8分鐘就退場,後續幾戰更沒能即時歸隊,更別提早在球季進行到一半時,主力前鋒Chris Bosh就已經因傷報銷賽季。

當時,Wade望著失落的Goran Dragic,也只能把他拉到一旁說:「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

因為傷兵而輸掉系列賽的案例每年都重複上演,最近的例子是2016年的洛杉磯快艇、2015年的克里夫蘭騎士,甚至2016年的金州勇士Stephen Curry,也曾在季後賽缺席比賽。根據ESPN Kevin Pelton的資料顯示,從1978開始,拿下總冠軍的球隊比起亞軍,平均少了2.5名傷兵。過去36年以來,只有兩支冠軍隊伍,在季後賽期間有主力球員因傷缺席超過兩場比賽,分別是1996年芝加哥公牛的Toni Kukoc,以及2012年熱火的Chris Bosh。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何不減少比賽時間?

Adam Silver目前的作法在於平均球員比賽間隔的時間,但實際情況並沒有好轉,因為每支NBA球隊仍需要在11月至4月,密集打完82場比賽。

有生化鐵人肉體的LeBron James,針對NBA漫長的賽季提出批評:「不是一場球賽幾分鐘的問題,而是場次。幾分鐘根本不重要,如果一場比賽必須打50分鐘,我們也可以打,重點還是在比賽數量,作為球員我們都認為82場例行賽比賽太多了。」

LeBron進一步解釋:「只要你上場打球,不管今天你上場22分鐘,還是40分鐘,只要有上場比賽,都會對身體造成損傷,所以不是減少比賽的時間,而是比賽場次。」

38歲的老將Dirk Nowitzki也認同該縮短例行賽,他更曾經公開表示,應該縮減到60場:「我們不需要花費82場,來決定誰是分區最好的8支球隊,這可以進行的更快,但我能理解,一切都是因為錢,每少掉一場比賽,對於老闆、聯盟、球員來說,都是金錢的損失。我知道這些,所以我認為情況不會太快有所改善。」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金錢的考量,82場的由來

NBA的前身BAA聯盟,於1946年展開第一個賽季,當時有11支球隊,每支球隊必須打60場例行賽,而隨著聯盟逐漸穩定成長,更多的比賽與球隊意味更高額的利潤空間,球員能要求更多酬勞,老闆也能賺進更多門票收入,聯盟也能獲得更多名聲與利益,例行賽長度跟著利益一起增長,直到1967年,達到現今82場比賽的制度。

那為什麼是停在82場?首先自然是成本考量,聯盟必須平衡收支,更多的比賽可以收取更多電視轉播費用與門票,同時卻也必須支付經營一支球隊的成本,球員的薪水與食衣住行都是錢。其次,太過漫長的賽季會讓球員的身體無法負荷,球隊老闆武斷的認為,82場是他們可以接受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