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人視角】選秀會開始前 如何包裝一名準NBA新人?

NBA 除了球員間的對抗,勞資雙方如何商談創造最大利益也是一門學問,其中背後替球員操盤一切的正是「經紀人」。我們向來對於經紀人沒有什麼好感,他們放話、操控媒體,但其實換個角度來說,其實也只是替球員謀得最好的條件。《運動畫刊》邀請前 NBA 經紀人 Matt Babcock 撰文,從他的視角來看 NBA,首先第一篇談的是「包裝」。







在選秀前,身為一名經紀人最重要的任務只有一個:盡可能讓球員在模擬榜單名列前茅。讓我解釋給你聽,大部分的球隊會把 60 名球員進行排序,以利選秀當晚能立刻抉擇,但情況沒有這麼簡單。有時候一支球隊會有好幾個難以辨別高下的選擇,且需要迅速做出決定,第一輪每一個順位之間只有五分鐘,第二輪更只有兩分鐘。

經紀人的目標已經決定好了。現在讓我們開始吧!第一步,必須完全掌握球員的處境與條件,是否有任何棘手問題需要處理?可能是身材條件、醫療狀況甚至個性,任何場外問題與籃球相關的都必須知道。舉個例子,過去有幾名客戶曾經有逮捕紀錄、藥檢沒過、心臟問題等。沒有太多狀態的球員,通常會讓經紀人的工作簡單一些。

不管如何,從大學賽季結束到選秀會當天只有兩個月,要徹底改變一名球員是不可能的,但必須盡所能改變一切,控制所有能操控的因素。為此,你需要充足的資訊,準備應付好幾波的球隊電話來往,甚至某些問題你得親自下海解決。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經紀人需要熟知 30 支 NBA 球隊的內部勢力,例如助理 GM、球探、總管等等,每支隊伍的職稱會有些不同,層級比較低的球探,可能遠遠比總管這類「老闆」級的高層更重要。高層通常負責凝聽下屬的意見,並綜合資訊做出抉擇,球探比較能完整掌握球員的情況,但影響力有限,只能進行單方面的匯報,並沒有發言權與決定權。

NBA 管理層文化大不相同,結構也是頻繁變動。所以撥打電話前,我會有幾個預設的問題,例如誰負責球探部門?誰是球團裡最了解選秀的人?誰能做決定?只要你能回答這些問題,並找到團隊的核心人物,這將決定你可以信任誰。

現在你已經打聽好球隊對於球員的看法。他的優缺點?可能會被哪些球隊挑走?會邀請球員參加試訓或面談嗎?球員在市場上的價值?是樂透區、第一輪甚至第二輪,還是雙向合約或夏季聯盟?你不會希望他們回答:「他能在其他地方賺到錢」,這只是政治話語,委婉轉述不夠格待在 NBA。哪些資訊是真的,哪些又是誤導?必須謹慎處理。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我父親 Dave Babcock 與公鹿前總管 Larry Harris 曾策略密謀,讓 Ramon Sessions 不參與選秀前的測試、邀約,保持神秘感,結果公鹿在第二輪 26 順位選到 Sessions,並且有不錯的 NBA 生涯。







另一方面,某些人會把話語誇大,增加球隊邀請的機率。我也曾經問過球隊的選秀前計畫,今年選秀過程會如何?想要帶回什麼樣的球員?聯合試訓前會有個別測試嗎?當任何問題被提出的時候,記得務必推薦手上的球員,與球隊來往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掌握對方的興趣程度,將會影響後續參加測試的優先程度,以利安排行程。

我深信一名經紀人是「掌握」球員市場,而非開創。就我來看,這是對於經紀人最大的誤解。在選秀前的招募階段,經紀人不斷推銷自己的球員有多棒,會替球隊帶來什麼影響。有某些手段可以提升市場行情,但說來說去也只有那些。B.J. Armstrong、Bill Duffy 以及 Rob Pelinka 是由前 NBA 球員轉戰經紀人的幾個例子,生涯表現都不出色,但 NBA 高層通常喜歡找昔日成員來當教練或是管理層,不過對於經紀人,卻不希望談到有關籃球的話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 從 Michael Jordan 的跟班戰友到 NBA 知名經紀人—B.J. Armstrong



基於打過籃球的背景,我總認為存有「籃球人」的靈魂。因此,我始終覺得誇大能力是不好的,無論好壞,都是取決於球員的市場價值。某些態度是必要的,但經紀人的角色應該是給予指導,並盡可能利用機會,而非只讓球員獲得大筆合約,賺到第一筆錢。經紀人透過組織與內線消息,替球員創造最大利益,適當的談判也能增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