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投籃追蹤系統拿冠軍?NBA 籃球精密分析時代來臨

對大多數的籃球世界而言,諾亞系統 (Noahlytics Data Service) 這種東西仍是全新世界的產物。根據許多消息來源指出,目前這家公司的客戶包含了 NBA 半數的球隊,甚至還有一些 NCAA 的球隊,跨越了職業籃球——甚至到學生籃球的範疇,也很可能改變了下一代球員對於跳投的看法。作者:陶德萬歲0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收藏
留言
在 2018-19 賽季途中——暴龍隊贏得隊史首座總冠軍金盃的幾個月前,總教練 Nick Nurse 碰上了一個麻煩。

Nurse 麾下的全明星球員 Kyle Lowry,陷入了生涯的投籃大低潮,而且沒人知道原因為何。身為一名數據導向,在執教前期曾以指導投籃作為專業的總教練,Nurse 馬上尋求數據的回答。

「我馬上轉過去確認數據,和他的整個職業生涯比對」Nurse 和知名媒體 FiveThirtyEight 表示:「看看是否能察覺出什麼端倪,造成他這 10 場比賽以來的低迷。」

然而,Nurse 看的是什麼數據呢?他的團隊並非提供這 10 場比賽的數據表現或投籃分佈圖;甚至連比賽出手數也不看一眼。他們反而使用「諾亞系統」(“Noahlytics Data Service”)這是由一家叫 Noah Basketball 公司所設計的專屬軟體,提供高品質的動態追蹤系統,由設置在籃板上方或後方的攝影機,持續追蹤著籃球的動向,同時也紀錄著射手的腳步和每一次出手。透過每次出手的球線狐度、落點深度、以及出手時的球員圓柱體偏移,無論是球員或教練都能針對(一次或多次)投籃做出剖析般的深度研究。

請繼續往下閱讀




Nurse 和暴龍隊是全 NBA 中最早採用這項技術的第一批球隊,而且他真的幫助 Lowry 擺脫冰冷的手感。他們透過採集低潮期間 Lowry 在練習時的資料(比賽中使用目前還不符合 NBA 規範),並且將這些資料和過去 Lowry 在相近位置的投籃紀錄做比較。

兩相比對後,問題自然浮現。

「他的投籃弧度掉到只有 41 度」Nurse 翻開他的紀錄本確認,「一般來說,當他進球時,他的投籃弧線都會來到 46-47 度左右。」

Nurse 和工作人員也持續利用諾亞系統的投籃偵測,在練習球場中不斷及時修正,這套系統甚至有自動的聲音回饋,能馬上提供投籃弧度的建議。Nurse回想:「(Lowry)率先聽取這些數據的回饋」在每次投籃後,諾亞系統都會直接通報他投籃弧度有達到 46-47 度、還是失手了。「他專注在上好幾天,過了兩三天之後,他的投籃又開始準起來。」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直到現在,Nurse 和他的同事們仍經常使用這套系統,為他的其他暴龍球員做分析。

對大多數的籃球世界而言,諾亞系統這種東西仍是全新世界的產物。根據許多消息來源指出,目前這家公司的客戶包含了 NBA 半數的球隊,甚至還有一些 NCAA 的球隊,跨越了職業籃球——甚至到學生籃球的範疇,也很可能改變了下一代球員對於跳投的看法。

可能在不久之後,這也會影響一名普通 NBA 球迷對於個人能力的觀點和意見。





在 2000 年代初期,一名名叫 Alan Marty 的創投家正在尋找方法,讓他女兒的跳投更加進步。原先他嘗試一些土法煉鋼法;接著他的方法更加世故,以計算投籃角度的方式,甚至開始使用一些動態追蹤的科技,去尋找他的答案。

不久之後,Marty 發現他的這套方式,已經遠遠超過「純家用」的等級,最後不斷發展,成為了「諾亞系統」,以聖經中諾亞方舟的典故為名。

Marty 接著申請了一些相關專利,並找來前軟體主管、也是業餘教練 John Carter 作為公司 CEO 以及對外門面——Carter 至今仍在公司服務。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諾亞的第一套商業產品在 2005 年下半年上市,和現今的產品大相徑庭:一個需要手動推上場的推車系統,只能不斷追蹤罰球或是罰球線後方的出手。不過在接下來的 10 多年,系統不斷地升級,逐步演變成現在的模樣:以 3D 技術追蹤場上任何地點出手(系統會根據投籃者的定點,自動校正籃框位置),再加上臉部自動辨識系統,可以讓多位球員同時投籃,也不需要人工去分類哪一記投籃是誰的。

標準籃框的直徑為 18 英吋,而這個數字自然也成為諾亞系統中左/右以及深度的的數字基準,投籃進球的結果可被從 -9 至 +9 排列,正中央則是完美的 0 ;至於深度,也從 0(籃框前緣)至 18(籃框後方)分類;諾亞同時也紀錄弧度,大部分進球的投籃,出手弧度都介於 35-55 度之間。而球的中心點會以每秒 30 秒的頻率被紀錄,作為判別出手點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