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L職業化的第一步!雙洋將及增加場次

日前SBL招開領隊會議,主要會議內容包括第十六季將主場周增加為兩周,開放雙洋將以及增加比賽場次,各隊意見分歧,有不同的顧慮以及想法,本篇文章將探討這幾個議題。

首先是主場周,經過一整季下來各隊主場周的活動大都辦得有聲有色,場邊氣氛相當熱鬧,吸引不少觀眾入場觀看球賽,還有球隊請歌手在半場休息時間歌唱演出,甚至還砸重本進場看球就能抽汽車,也有球隊動員母企業員工進場替自己的球隊加油。但也有球隊節省開銷,幾乎沒有任何硬體設施的布置,只有簡單的小遊戲,辦賽後球星見面會。



裕隆主場周聲光效果營造的相當有氣氛

各隊對於主場周的營造都還算認真執行,但主場周活動終究還是為了接下來SBL職業化各隊主場經營做一個預習,各隊對於行銷並非沒有創意或想法,但真正要執行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錢」,主場硬體設施的營造,燈光效果或是人事成本像是主場DJ、啦啦隊、吉祥物等等,這些最重要的都是錢,若SBL第十七季真的要職頁化我想籃協(或是SBL公司)可以要求各隊對於行銷先提交企劃書,保證要有一定的投入,有捨才會有得,先把餅做大才能賺錢。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來是最具有爭議的開放雙洋將的制度,許多人相當反隊,主要是因為會壓縮本土球員的發展空間,比賽將淪為洋將單打,回到初衷,要吸引球迷入場看球主要還是「球賽」內容好看,沒有人會喜歡看低比分和一堆低級失誤的比賽,當比賽有小洋將內容精采度絕對不同,可以延伸出不同的打法。從第十四季以來創造的「布拉障礙」對於比賽內容精采度絕對是開倒車,每球都慢下來打陣地戰,整場比賽下來進攻次數是下降的。而且是和現今籃球打法反其倒而行,現代籃球追求快速球風,FIBA更改籃球規則進攻籃板後秒數只回歸至十四秒變是因為希望加快進攻節奏,隊上有這種巨無霸中鋒本土球員才是反而功能單一化,本土球員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會投三分球,突破切入、背框單打的進攻技巧反而被弱化。有了兩個洋將我想對於本土球員的對抗是全面提升的,不只中鋒會跟洋將对抗,依據各隊隊型所請的洋將位置也不同,前鋒球員或是控球後衛也有機會直接和洋將對抗,除了比賽精采度外我想對於球員的對抗性是會有所提升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土球員和鋒衛型的洋將對抗可以提升不同的防守對抗性,而不是只有本土內線球員可以得到鍛鍊

雖然我覺得應該開放雙洋將,但是還是有限制的必要,籃協初步提出的想法就是仿效中國CBA的四節六人次,我覺得還算是合理的範疇,歐美各國不說,亞洲幾個主流聯賽像是中國CBA、韓國KBL都是雙洋將,日本的B League和黎巴嫩的LBL甚至有三洋將,雙洋將不會是壓制本土球員發展空間的藉口,只有實力不足的本土球員才會壓縮上場時間。台灣成年籃球應該回歸正常的生態,在任何職場上都是適者生存,實力不足的可以回到社甲聯賽或到ABL繼續磨練。籃協該重新整頓社甲聯賽,讓那些大學畢業有潛力但是暫時在SBL還無法上場的球員有磨練的機會,打造一個類似發展聯盟的機制。

最後也是我覺得早就該增加的例行賽場次,每支球隊將會多打一輪的比賽,例行賽場次將由原本的三十場增加到三十六場。隨著比賽場次增加聯盟的收入應該會是上升的,包括轉播權利金、票房收入,最重要的是這對球迷將是一大福音,球迷有更多的比賽可以看。不過隨著賽季拉長必然會出現傷兵的情況,全世界各國的聯賽都無法避免,但反向思考有球員受傷同時板凳球員將有上場證明自己的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冠全表示扛了布拉一整季,面對世大運的對手都無所畏懼

SBL走了十五個年頭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必須要做出改變,當初大多人覺得愚蠢的政策季後賽七取六今年得到意外的效果,例行賽第五名的富邦一路下剋上打進冠軍賽,跌破眾人眼鏡。SBL想要起死回生需要做出改革的地方很多,而且都是環環相扣,有改變總比一灘死水來得好,希望台灣籃球能夠回到早期顛峰時期的熱潮,重新找回人民對於台灣籃球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