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製造:勒布朗‧詹姆斯縱橫球場與制霸商場的成王之道​​​》— 一張約,一輩子

一張約,一輩子
(以下節錄自本書 p.58-70)

阿迪達斯準備了一切讓人砰然心動的事物:別緻的簡報、勒布朗鞋款的試作品,以及日後的行銷策略。然而銳跑早已改寫了這場比賽的玩法,因此當阿迪達斯給的價錢浮出檯面時,問題來了:價格不到一億美元。根據德國總部最後點頭的價碼,阿迪達斯縮手了,給出的數字遠遠不到原先的保障金額。如果加上獎勵條款和權利金分成,可能在特定情況下超越一億美元, 但保障金額本身還不到六千萬美元。

在銳跑之前,這筆數字不俗;但在銳跑之後,已經算是小巫見大巫。人人心知肚明,場面空氣凝結。瓦卡洛以個人身份,對勒布朗與其母親道歉。他垂頭喪氣、心灰意冷,不僅僅因為他知道自己在搶詹大戰中出局,還因為他當場尷尬難堪,因為他的大頭們沒有挺他。那一天,他決定要離開阿迪達斯,不到兩個月就遞出辭呈。勒布朗則搭機回家,在艙內想著銳跑和那一億美元。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隔週週五,另一架私人飛機預計抵達阿克倫接勒布朗與其家人。這架專機為耐吉所有。對於耐吉來說,在搶詹大戰中壓軸登場別具意義。耐吉希望如此,才能獲得更好的談判主導權, 但這一招伴隨多弊,特別是耐吉有著別具風格的談判手法,因為他們不喜投入競標戰。拜其出色產品、品牌打造與行銷能力所賜,耐吉簽下的運動員中,通常最後價碼少於對手所開的價格。運動員都希望成為耐吉陣營的一份子。而在勒布朗預計來訪的一週前,耐吉總部園區所在的比佛頓市才剛迎來卡麥羅.安森尼,一天內結束代言簡報、磋商和協議。

勒布朗手上握有銳跑提出的報價,希望這次長途跋涉之前先能獲得一些保障。他常常和麥利特談話,但麥利特並未給出任何數字;無論高低,勒布朗會希望先聽到一個價碼。事實上, 麥利特的任務是建立關係,然後為耐吉簽下運動員,決定價碼不是他的工作。阿迪達斯高層評估過後,認為勒布朗的商業價值不值得一億美元,而耐吉高層做了相同功課,也有相同考量。

多年來, 耐吉在年報中有一條會計科目稱為「需求創造費用」(Demand Creation Expense),泛稱公司針對代言合約、行銷和廣告的花費。一般而言,耐吉會將其花費控制在營收的一一%至一二%。依此反推,勒朗的代言合約如果開出一億美元,則針對勒布朗代言鞋款和球衣,耐吉要將合約期間的營收設定為八億五千萬美元左右,這是一筆大數目。當這數字化為合約上的白紙黑字時,阿迪達斯執行長(CEO)赫爾伯特.海納(Herbert Hainer)不想賭上一把;耐吉的菲爾.奈特也到了要想破頭的時候。

請繼續往下閱讀

簽代言的判斷標準沒有是非對錯。耐吉業績出色,若能搶到勒布朗,也會是好事一樁,而這無法用數字衡量。一方面,耐吉的「需求創造費用」預算在二○○三年超過十二億美元(二○一七年時是三十六億美元)。二○○三年春天,正當耐吉設法爭取這些無約在身的籃球員時,針對運動鞋業競爭對手Converse的併購案也談到尾聲,以總價三億五百萬美元現金收購。一切息息相關,但就勒布朗的代言案而言,耐吉固然想簽下,但只想把錢花在刀口上。

在這樣的的態勢下,勒布朗偕同母親再次前往聽取簡報。卡特也加入,回到耐吉總部園區。勒布朗因為學校課業之故,直到週五下午才能成行,因此簡報在週六展開。這對於耐吉來說並不多見,這樣的簡報通常只選平日。與談地點在新落成的米婭哈姆大樓(Mia Hamm Building),建物風格洗鍊,綴以綠色玻璃窗,為園區最大建築物。為簡報錦上添花的還有特製照明、影片,以及以藝術風格布置的產品。耐吉還做了一件最別出心裁的事:唸詩。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耐吉請來一位詩人,為勒布朗朗讀專為他創作的詩。這個創意來自威登與甘迺迪公司(Wieden+Kennedy)。威登與甘迺迪是位於波特蘭的創意設計廣告公司,過去多年來耐吉的優 異行銷多數出自其手。耐吉還提供許多勒布朗鞋款的可能樣式,以及專屬系列中球衣、球褲和籃球襪的可能造型。其中一項以獅子為主題,取「詹皇」(King James)綽號的意象,勒布朗對此青眼有加。從週邊商品到工時等各項層面來看,單是這一次簡報,一些耐吉高層推估斥資數十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