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從總勝率看近十五年的最大贏家──馬刺、火箭、獨行俠

若要評估一支球隊是否達到成功,勝率並非最完美、最全面的依據,但它無疑具有實質且直接的代表性。以下將以各球隊2004-2019的總勝率為參考標準,一窺「勝利」和「球隊所在地」之間的關係,以及背後所隱含的元素。

將時間設定為十五年是為了讓所有球隊處於相同的基準點,因為NBA直到2004-05賽季才擴編第三十支球隊,也就是夏洛特山貓(黃蜂隊前身),所以從這時候開始統計對所有球隊來說會是比較公平的選擇,而十五個賽季的總勝率應足以作為近代的指標。

我們來快速複習一下2004-05賽季的時空背景:George Bush擊敗了民主黨參選人John Kerry成功連任總統;電影《超人特攻隊》以及《史瑞克2》在該年上映。當時,現代籃球講究的小球球風還未成氣候,而馬刺隊在該季總冠軍戰搶七大戰中擊敗了活塞隊、成功拿下金盃。


經過計算後的數據可以清楚轉換成地圖上的統計面量圖──近十五個賽季總勝率最高的前三支球隊都來自德州三角,它們便是為人熟知的西南組「德州三雄」──馬刺、火箭以及獨行俠。

聖安東尼奧馬刺-69.9%
休士頓火箭-60.4 %
達拉斯獨行俠(小牛)-58.2 %
邁阿密熱火-57.1%
金洲勇士-57%
波士頓塞爾提克-56.5%
奧克拉荷馬雷霆-55.7%
丹佛金塊-56%
猶他爵士-53%
克里夫蘭騎士-52.8%


馬刺的成功首先得歸功於『GDP三巨頭』所建立的強大基礎,而Gregg Popovich的運籌帷幄,更是馬刺之所以能「強大且穩定」的重要關鍵。馬刺在這十五年中有八個賽季的單季勝率超過七成,勝率最高的賽季是2015-16賽季的81.7%,勝率最低的賽季則是2017-18賽季的57.3%。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更仔細分析的話,火箭與馬刺之間的勝率差距是1.3標準差,這個數值是任意兩支隊伍之間的最大差距;火箭與暴龍之間的勝率標準差甚至更小,而暴龍近十年的總勝率排在第十五名。畢竟火箭的穩定性並不如馬刺,舉2011-12縮水賽季的戰績來說,火箭當季拿下34勝32敗,然而馬刺則是拿下驚人的50勝16敗。

火箭能夠榜上有名的原因除了『姚麥連線』的付出貢獻之外,也或許和2007年開始擔任總經理的Daryl Morey有關,身為數據分析和「魔球理論」的信仰者,Morey近幾年的確改造了球隊的進攻體系,當然很大一部份得仰賴James Harden的發揮。

至於獨行俠方面,儘管近三季的總勝率是慘澹的36.6%,但在隊魂Dirk Nowitzki巔峰時期的帶領下仍舊能打出優質的成績,扣除掉近三季,獨行俠其餘十二個賽季的總勝率高達63.6%。最重要的是,球隊從2008年開始便由Rick Carlisle擔任總教練至今,維持了持續性的執教系統以及凝聚力。

歸納以上三者的例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勝利方程式的主要指標是管理高層、教練體系或是基石主將的『一致性和連貫性』,而馬刺無疑是最佳的詮釋者。


近年來統治聯盟的勇士持續走在相同的道路上,勇士在2014-2019五個賽季的總勝率是可怕的78.5%,Stephen Curry、Klay Thompson以及Draymond Green的三核心組合和總教練Steve Kerr之間的配合絕對居功厥偉,但在建立王朝之前(2014年以前),勇士有六個賽季的單季勝率不到五成,其中三個賽季的單季勝率不到四成,平均之後近十五年總勝率則排在第五名的57%。


現今的資訊流動非常發達,人們能夠透過轉播平台和社群媒體接觸到更多的訊息以及動態,但無可否認的是,大城市球隊、或說是大市場球隊(大多位在東岸)所得到的關注仍然首屈一指,然而眾所皆知的是,這並不代表這些球隊的戰績能與鎂光燈聚集程度呈現正比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