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校友說】Now a MAN-唐維傑

這一天,唐維傑一如往常在團隊開始訓練前便獨自到三民家商的體育館進行重量訓練,而到了訓練時的跑動狀況也看不出他有任何受到先前的骨折影響的跡象,甚至幾次毫不費力上演飛身扣籃的美技。




(圖:唐維傑在訓練過程進行任何動作皆已無大礙)



眼前的他,總帶著真誠、開朗的微笑,面對我們的提問,他總是對答如流;其實,他在幾個禮拜前曾以傑出學長的身分參與Nike所舉辦的 All-Taiwan Camp,並自己製作簡報,傳授後進在旅美這三年間所切身學習到的寶貴經驗。


「四年前我也是跟他們一樣,坐在台下看著吳永盛跟我們分享;那時候就覺得我不可能啊,因為家境問題,還有我的英語能力這些問題。」唐維傑笑著回憶道。「但四年後這一切都成真了,所以我想告訴他們,不要去預想結果,先做就對了!」


在美國三年期間,唐維傑在球場上的成長有目共睹,從他更為壯碩的身形和網路上流傳的片段便可見一二;但真正讓他成長為一個男人的,卻很有大部分必須歸功於場下的那些經歷。


一萬兩千公里的距離,一萬兩千分的學習



雖然他用「克服困難的能力」幾個輕描淡寫的字來概括自己這幾年所學到的一切,但他在異地所接受的,卻是在台灣的球員一生可能難有機會接觸到的寶貴歷練;他熬過第一年語言學校每周只有四個小時手機時間的生活,離開語言學校後更自己蒐集資訊和尋找能夠前往就讀的高中,而後更靠著以前所不那麼擅長的防守在球隊中爭得一席之地,甚至在選修的每一堂課都拿到優異的成績。



別忘了,唐維傑經歷這些時所身處的環境,可是人生地不熟,離台灣一萬兩千多公里的美國;他坦言,自己不是沒有過打退堂鼓的念頭,但在那時的低潮出現幫助他的人,是現在於中國大陸征戰CBA的中華隊後衛陳盈駿。


「陳盈駿學長真的幫助我很多,是他幫助我確立在美國要達成的目標;而且他還曾經告訴我,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就先想想那些幫助過你的人。」唐維傑充滿感激的說道。


在美國前一兩年的時間,唐維傑其實都還在經歷調整和適應。但久而久之,他也慢慢的融入了當地的文化;在如感恩節和聖誕節等美國重要的節日,他都會參加寄宿家庭和學校舉辦的活動進行交換禮物,甚至曾在萬聖節變裝,和寄宿家庭的家人一起上街挨家挨戶Trick or Treat(俗稱不給糖就搗蛋)。只是當他贈送台灣知名的土產鳳梨酥給美國的朋友時,「他們就覺得還好,不太習慣…」



親自體驗過美式教育的唐維傑,更深深感受到兩者學生運動員文化之間的天壤之別。除了能充分感受到主場優勢的主客場賽制之外,在美國的高中,大多數球隊不像台灣如此強調快節奏的攻防,而是以系統戰為主,進攻時間也是比台灣足足長了6秒之多的30 秒;在體能怪物輩出的美國籃壇,身體素質的重要性更是大大超過台灣訓練所普遍著重的體能。


但更大的差別,也是真正造成影響的,卻是在球場下。


唐維傑眼中的台美教育文化

眾所周知,美國的高中和大學籃球都設有學業標準,如果成績未達標,便會禁止出賽,甚至連練球都無法參與;而球學聯盟也是效仿此項規定與主客場制度,期望讓球員們藉由對籃球的熱愛來推動在課堂上的學習,和以不同的賽制帶給球員們全新的刺激。





當然,美國仍有像現效力於丹佛金塊隊的 Michael Porter Jr. 在高中時雖然就讀 Nathan Hale 高中,卻是「在家上學」的特例,但除了這種早早注定要靠籃球吃飯的天之驕子,絕大多數美國球員仍是必須遵守嚴格的學業標準。



但唐維傑在轉換到必須書本與籃球兼顧的環境後並未出現太長的陣痛期,反而體會出了不同的樂趣。「可能有些人從小一直讀書,就會感覺很疲乏,但我從小就一直打球,等到真的認真開始學習,就覺得能學到東西其實是還蠻有趣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