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質疑與懷抱希望 – 林書豪的NBA生涯

隨著自由市場開市近一個月,各家球隊都已一一完成了補強,但也在一個月過後,仍然可以看到令人熟悉的名字在尋找下一份NBA合約,比方說想要再戰一季的老飛人Vince Carter或是仍具殺手本色的Jamal Crawford,當然也有近年來並不順遂的J.R. Smith及Carmelo Anthony,以及在台灣知名度數一數二的球員 – 林書豪(Jeremy Lin)。

7月27日時,在一場分享會上,林書豪提及了他本季轉戰暴龍後因狀態不佳而不受重用、季後面臨新合約遲遲未有下文等壓力,甚至一度激動落淚,脫口說出「好像NBA已經放棄我了」以及「我一直認為如果讓任何人有懷疑我的機會,他們就會懷疑我。」雖然前頭的語句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但後方那句話可能才是林書豪球員生涯的核心,人們對林書豪的懷疑從來不曾停止過。

當林書豪的分享會結束後,相關的新聞便一一發佈,而前NBA球員Rashad McCants也在IG上回文對此事發表意見,他認為林書豪相較於同水平或更佳的球員得到了更多機會以及大筆的合約,亞裔身份也讓林書豪背後總是有多達億萬的球迷支持,而他也覺得林書豪並不是靠他的球技來取得現在的地位。

McCants對林書豪的想法就跟很多人對某些白人球員的想法一樣,所謂某些白人球員可能是太簡略的描述,如果要講實際的例子,也許是上個球季的Gordon Hayward、離開火箭後的Chandler Parsons或著永遠被批評的Adam Morrison – 沒有那個球技,卻因為「其他需求」而得到大筆的合約。



長期被視為「優秀勞工代表」的Chandler Parsons: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同樣的刻板印象在熱刺的韓國球星孫興慜身上也出現過,在德甲勒沃庫森2013年引入孫興慜時,該球隊正陷入了財政的困難,長期以來的主要贊助商之一 – 太陽能公司Sunpower 的合約即將到期,而他們遲遲未能找到新的贊助商。但在同年六月勒沃庫森以一千一百萬的代價引入孫興慜之後,LG便在八月時與俱樂部簽下三年合約,合約裡面有條款特別註明孫興慜將成為LG的品牌大使。

這讓孫興慜的加盟參雜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比方說市場策略的需求,這一點幾乎是無可避免的,當歐洲球隊引入亞洲球員;特別是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經濟蓬勃發展的區域,要說俱樂部對於擴張亞洲市場完全沒有想法,那麼該俱樂部的品牌營運部門恐怕才是要重點引援的對象。

也因為這樣的情形總會讓人們議論,到底這次操作是因為看到孫興慜的才華,還是為了後續捧著贊助上門的韓國財團及購買球衣與門票的韓國球迷。雖然那個市場需求與孫興慜本人能力無關,從日後的表現看來,他的確是是一位出色的足球選手,可是當人們在議論孫興慜時,那些財務、市場因素也終將成為話題的一部分,那是因為他的陌生種族膚色而出現的枷鎖,而他在歐洲賽場上的日子將會永遠背負著那些負擔奔馳。

熱刺前鋒孫興慜: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相較於不少亞裔球員活耀的歐洲足壇,在NBA曾經留下過足跡又與亞洲有關球員幾乎只有四位:進入籃球名人堂的姚明、來自黎巴嫰的Roni Seikaly、以色列的Omri Casspi跟現在持續尋找下一個機會的林書豪,雖然要講球員當然我們還可以提巴特爾、王治郅、孫悅、田臥勇太、渡邊雄太、易建聯、哈達迪及河升鎮等人,或著是即將開始自己NBA生涯的八村壘,但筆者相信暫時忽略他們對本文討論的部分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