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關島闖進亞洲盃,中華男籃們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在歷經各種挫折與失敗,中華男籃被逼到亞洲盃的邊緣,一直到今天以8分險勝關島,才確定仍具有這次亞洲盃的參賽資格,也順利的拿到了最後一張門票。在這三天兩戰的賽事下來,許多議題與檢討的聲因隨之發酵…作者:Luphan0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收藏
留言
在歷經各種挫折與失敗,中華男籃被逼到亞洲盃的邊緣,一直到今天以8分險勝關島,才確定仍具有這次亞洲盃的參賽資格,也順利的拿到了最後一張門票。在這三天兩戰的賽事下來,許多議題與檢討的聲因隨之發酵…



話題一:為什麼連人口僅16萬的關島都打不贏?

在兩場系列賽的第一場,台灣以5分之差輸給了關島,許多人感到面子掛不住,認為2300萬人的台灣,怎麼能夠輸給人口不到16萬的關島?不僅關島的幾位主將都沒有打,Mekeli Wesley現已經是保險業務員,甚至筆者認為光是C.Washington回到關島陣容,中華隊勝算應該都不大。那關島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先來翻一下這些關島球員的背景好了,Mekeli Wesley出生於斐濟,家裡應該是摩門教的,後來大學也不意外的跟領航猿洋將J.Chatman一樣選擇就讀楊百翰,雖然沒被NBA選中,卻在歐洲許多國家打過球,論年輕時的實力來講,來台灣是可以當洋將的,而他的弟弟Tai Wesley則是就讀猶他州大,同樣是NCAA一級的強隊,實力也絕對不差。而讓中華隊相當頭痛的J.Galloway來頭也不小,出生加州,就讀NCAA一級的加利福尼亚大學爾灣分校,不過這所學校的名聲比楊百翰或猶他州大小,目前J.Galloway正在瑞士一級聯賽打球。射手T.Simon則是就讀聖克拉拉大學,也是NCAA一級的球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射手K.Simmon(30號)也是具有NCAA一級實力的射手
這些球員都跟有關島有一定的淵源,但絕不是一直都待在關島打球。身為美國公民的關島人,在發展運動的管道與訓練系統基本上都能夠跟美國銜接上,甚至在語言和地理的優勢下,也可以選擇往南發展,去紐西蘭或澳洲打球,T.Wesley就有多年在澳洲NBL打球的經驗,在世界第三強的籃球環境下打球,絕對不是什麼弱咖。總結來說,這凸顯了二件事情,首先,我們本地的培訓系統跟美國有著天壤之別。二來,亞洲的籃球圈依然封閉,在美國大學打出點成績的,要前往歐、美、澳等其他國家發展是很常見的,但亞洲旅美的球員大多都還是會選擇回到亞洲。筆者沒有要幫中華隊找藉口,而是希望讓大家不要因為關島就小看對方,也希望關島球員的背景,能夠讓青年球員意識到:若有資源絕對要去培訓體系最頂尖的地方。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話題二:國內發展職業籃球,似乎只是在自爽,對國家隊戰績提升沒有幫助

以筆者對於世界籃球的觀察與研究,這件事本來沒有一定的對錯,但在台灣基本上是錯的。重點在於國內的幼苗未來是否有一條安穩的路可以走,以台灣過去的環境為例,籃球的幼苗光是要通過家長這關就已經不容易了,即使通過第一關,接下來除非萬中之選般的打進CBA,否則就是每年差不多10~15個名額的人可以打進SBL,也就是說這條路失敗的機率是非常高的,即使進到SBL,也難保第二或第三年就不會被刷掉,許多人更是在大學就直接放棄這條路了,若我們的籃球發展之路,有這種讓許多球員卻步的現象,那就是非常不健康的發展。不管什麼運動,一定要鼓勵嘗試,再來是給予挑戰成功者最好的獎勵。後者以CBA給台灣球員的薪水來看,是有達標的,但至於鼓勵嘗試的部分,我們做得並不夠好。

假設台灣球員從小就能待在一個完整的產業圈,打最好的能去大陸發展,次好的也都有很成熟的管道能往日韓菲發展,球員努力後必有一個歸屬,那筆者認為國內聯賽並不是必須的。所以發展國內的職業籃球,志不在讓國內籃球實力進步,而是要打造一個能夠運轉的舞台,這個產業要是能穩定運作,敢嘗試的人自然會越來越多。也因此,大家真的毋須在職業聯賽成立第一年就期望台灣籃球能夠有明顯的進步,這是癡人說夢。甚至在今年各方資源都想投入在籃球的情況下,也不一定能鼓勵年輕球員嘗試,短時間來看,球員確實都是獲利的,但是群雄割據的籃球市場有辦法吸引未來的球員走這跳路嗎?若兩聯盟未來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甚至像日本當時一樣會有派系問題,還得逼迫年輕球員選邊站的話,那天必是台灣籃球的黑暗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