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戰之前-亞洲挑戰賽的回顧與觀望(上):先論瓊斯盃

◆ 轉眼間又是亞洲挑戰盃的到來,在此之前不妨先回顧一下今年的瓊斯盃賽事,以換血為號召的中華藍是否繳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照片來源:籃協)   


對於台灣的球迷來說,每年的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無疑是一大盛事,除了每回最造成轟動的台韓大戰外,國家隊換血後的陣容與磨合往往也能在賽事中見分曉。這回的中華藍隊雖然還是有老面孔:田壘、楊敬敏、陳世念等人;但除此之外,原先身為國家隊主力的林志傑已經卸下戰袍、曾文鼎也因傷缺席,由新生代球星:劉錚、周儀翔、張宗憲,以及傷癒歸隊的洋將:戴維斯(Quincy Davis III)領軍的中華隊能否得到更好的成績?相信這是球迷們關心的焦點。


◆ 中華藍的戴維斯與劉錚皆入選大會最佳五人。(照片來源:籃協)      


而隨著7/31的最後一天賽事落幕,問題有了答案:中華藍以5勝3敗的成績作收,得到季軍。乍看之下名次並不差,但事實上在這次的瓊斯盃過後,我認為中華隊的教練團是該檢討這回的比賽內容與陣容,而我也簡單的整理了我的賽後心得,分別就以下幾點分析。

請繼續往下閱讀
closearrow_forward_ios閱讀文章Powered by GliaStudio
一、陣容:


◆ 老將楊敬敏仍是此回賽事的主要火力之一。(照片來源:籃協) 


中華隊教練團這次標榜要換血,但事實上從陣容來看無疑仍是換湯不換藥的保險牌居多。田壘、楊敬敏、陳世念都是老面孔,就場上的表現看來,大概進攻上比較勇於出手的老將就屬楊敬敏,但不免俗的盤球時間也較長;長年為中華隊征戰的田壘,因為受到膝蓋的傷勢影響,切入突破的能力和以前相比已經有些落差,雖然穩定的跳投能力讓中華隊的外線火力有所提升,但可惜的是籃板與防守的表現都因傷打了不少折扣;而陳世念的進攻能力跟傳導能力皆屬普通,但防守腳步大多跟不上其他隊伍的後衛。雖說是換血,但除了田壘之外,其他兩人的上場時間都不少,也藉此不難看得出教練團的選人與用兵策略仍屬保守。


◆ 身為新科台灣隊長,劉錚表現優異,令人刮目相看。(照片來源:籃協) 


接著是其他球員,劉錚、周儀翔、張宗憲身為台灣最被看好的三位新生代球星,作為球隊主力的確合情合理;但張宗憲卻從一開賽就因傷無法出賽,而只能在場邊做啦啦隊,難道真的那麼巧合,張宗憲是被選上後才受傷的?又或者是教練團沒有事先做好評估,才會選了傷兵進中華藍?

關於射手,這次中華藍只選了簡浩,除了受傷無法參賽的呂政儒與年紀較大的周士淵之外,台灣的確缺乏令人有稍有信心的射手,但選了簡浩還是有些令人不解。簡浩的突破速度不快,傳導與防守能力也不夠好,所以感覺除了大多看天吃飯的外線投射之外,並沒有其他出色的表現。讓他上場也許進攻偶爾可以有些助益,但防守上卻有很大的問題,我實在不認為沒有人能取代他的功能。

請繼續往下閱讀


◆ 這次的賽事當中,禁區的進攻與防守大任還是多由戴維斯一肩扛起。(照片來源:籃協) 


至於禁區球員,這次除了田壘之外,雖然選進了戴維斯(Quincy Davis III)、胡瓏貿、周柏臣、李德威,但其實感覺禁區的防守重擔還是大多落在戴維斯身上。撇開有傷在身的田壘不提,胡瓏貿在前幾場可說是把板凳坐足坐滿,到了中後段的賽事才有了多一點的上場時間,雖然他的進攻技巧還是太過直接而挨了不少火鍋,但確實還是可造之材,難得有這樣的國際邀請賽可以磨練卻讓他一坐再坐,完全失去換血的意義。而周柏臣與李德威的上場時間也都相對不多,雖然他們不足以作為禁區的台柱,但相信還是可以幫忙搶籃板,減少戴維斯的負擔,但李德威除了偶爾有中距離命中之外,很難感覺得出他在防守上有太多的建樹,至於很沒有存在感的周柏臣就更讓人感覺打的綁手綁腳。周伯勳的進攻能力雖然不夠好,但是拼搶籃板的意識還不錯,雖然體型有些單薄,但相信若是增加上場時間,對於作為戴維斯的助手來說,應該可以減輕他的一些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