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籃球的寒冬來臨之時(四):既生SBL、何生CBL?

既生SBL、何生CBL?這是筆者一直很疑惑的問題。SBL運作的半職業化模式,當然不會是台灣籃球永續經營的方向,持續改革並朝職業化進行才是理想的出路。

既然如此,難道SBL不能試著改變制度、非得再有一個CBL不可嗎?


◆ 縱使是近年來投注大量資源在SBL的富邦,也沒有選擇加入CBL。(照片來源:籃協)


早在多年前,職業化的議題就已經被廣泛討論,當中許多佈局也顯然是為了職業化所做的前置測試;但在第十六季賽事結束後,SBL並沒有順利職業化,反而是CBL職籃籌備小組宣布異軍突起的中華職籃聯盟(Chinese Basketball League,以下簡稱CBL)即將成為台灣的頂級籃球賽事,並且將於十一月二日於台北市的和平籃球館開打。

雖然職業化乍看之下似乎是有譜了,但身為拋出震撼彈的CBL職籃籌備小組卻在許多相關事宜的處理上沒能同步跟進,像是職業化最重要的球員薪資問題、洋將人數與薪資的限制都只用「規劃中」簡單帶過,主客場制則是確定在首季無法落實;而現今的SBL該何去何從?中華籃協李一中秘書長表示,仍然會持續經營,不過可能會轉型為類甲組聯賽的模式,做為CBA或是ABL的「農場」聯盟。此話一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討論、甚至是反對的聲浪,畢竟身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籃球殿堂,怎麼會有淪為他國聯賽的的農場之說?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或許是若干年前的台灣CBA泡沫化,也或許是CBL的說法太過虛無飄渺,讓各大球團對於這回的職業化有了一定程度的「戒備」,因此縱使像是璞園、富邦、裕隆這三支最具份量的球隊也沒輕易點頭,屏除已經退出SBL的達欣不算,只有台銀、台啤與金酒(現九太科技)願意加入,結果加盟期限從六月十四日延至七月十五日,當中都沒有其他任何球隊願意表態加入,最後只好宣布今年暫緩CBL進度,延至明年繼續籌備,而SBL則照常開打。

隨後,CBL發表新聞稿表示推動職業化的政策仍不會改變,會提供企業減稅的優惠,也希望地方政府與企業協調籌組新隊伍。


◆ 過去幾個賽季不論端出什麼樣的新包裝,都沒能徹底改善SBL的票房問題。(照片來源:籃協)


而屬於「半職業性質」的SBL,開辦至今已經過了十六個年頭,當中始終擺脫不了票房不佳的陰影,回顧2008年一月二十五日的台銀對達欣、米迪亞對台灣大兩場賽事居然只售出125張門票、二月二十九日的米迪亞對台銀、璞園對台灣大兩場賽事更是僅有76位球迷購票入場。後來不論是推出主題日,或是主場週都只有短暫地帶動話題性與票房,推動票房成長的效果仍舊不彰。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縱使是成效不彰,至少SBL還是多數台灣球迷認得的籃球聯賽品牌,也是台灣最高等級的籃球聯賽,持續經營球迷們熟悉的品牌應該會比重新建立、並推廣一個聯賽品牌來得容易,既然如此又何須CBL?


◆ 寶島夢想家的陳建州領隊認為SBL與CBL兩項聯賽可以並存,兩者以賽程承接的方式進行。(照片來源:籃協)


關於SBL與CBL的等級高低之分,寶島夢想家陳建州領隊認為兩者可以縮短SBL賽季,讓CBL以盃賽的方式銜接,前者採用雙洋將制度,後者則為單洋將制度,運用高額的獎金制度使兩個聯盟並存,且朝職業化的方式前進。富邦勇士許晉哲總教練則是認為,在SBL與UBA徹底切割之後,SBL就已經是台灣最高等級的籃球聯賽,發展至今聯賽的規格卻是逐年下探,這是相關單位必須重視的。


◆ 為何身在ABL的寶島夢想家可以吸引球迷入場,身在本土的SBL卻時有乏人問津的情況?(照片來源:籃協)


至於筆者的看法,則是與本文的標題相同:既生SBL、何生CBL?

SBL經營至今已經過了十六個賽季,雖然當中時有票房不佳的問題出現,主場週等等的推廣活動也終究效果有限而不易延續,但是相信仍是多數球迷心中,台灣最高規格的籃球聯賽;如今為了職業化,卻要重新創造一個全新的聯賽品牌,不論是與SBL並存、或是SBL農場化,都未必能帶動球迷的收視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