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插即用的拼圖-林均濠的選秀報告

必須說,內線長人的預測有別於後場球員,相對來說較難預測。原因在於nba和fiba的規則差異下,nba的走向已經和國際籃壇有些許不同。在防守禁區三秒和妨礙中籃的規則下,使得禁區巨塔在nba日漸式微。但在台灣職籃可就不一樣了,去年攻城師引進Hasheem Thabeet,先前裕隆的貢丸王Gursimran Bhullar,富邦的Sam Deguara,這些人的名字也在今年不斷出現,代表禁區巨塔仍是球團們所關注的焦點。

在這樣的環境下,本土長人所面對到的挑戰將是不同層級的。即便將視角轉到uba也頗有類似的感覺,外籍生絕大多數也是禁區巨人為主,但在數據名單上能看到兩名本土長人在籃板和阻攻中脫穎而出,其中一位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來自台藝大的林均濠。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大學期間,身高只有193的他卻時常需要打五號位,但要在職業打到五號位只能說是相當困難,偏偏他的體能條件又是傳統五號,起跳是屬於需要兩腳set好的two foot jumper,貧乏的瞬間爆發力讓他註定無法擁有高效率的擋拆效率。下盤力量相當不錯,他只要set好站位,良好的機動力能讓他輕鬆守到3號位,甚至能製造出3.2個火鍋也是歸功於此。有時也能看到他用墊步調整重心來協防,能證明他下盤是靈活的。


在低位防守時能利用下半身將對手扛在原地,但只要面對到擅長低位攻擊的中鋒,他們只需一個轉身就將球輕鬆放進,這就衍生到第一個問題,防守站位。在低位防守時他總是給進攻者太多空間,太過被動的防守到最後就變成沒用的防守。



雖然說他的場均籃板數能有9.4顆,但仔細一看會發現,多半都是利用身材條件搶到的,意思就是他搶籃板幾乎都不常跳,有時就是站在原地看,當遇到爭搶意識較強的對手就會被打點,這普遍也是年輕球員的短處,進聯盟後就看是否改善。



進攻端多數為二波衝搶和定點三分,低位並不在他討論的範疇裡。

在大學最後一年開發出的三分能有3成7的命中率可以說是相當驚艷,多半出手選擇為pop out和定點三分,這同時也是他入行相當重要的武器,可以說是吃飯工具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場均能有2.7個進攻籃板但兩分命中率卻只有慘澹的4成5,籃下放籃手感是須面對他的問題,時常能看到在免責區放槍的場景。




更別提他的持球進攻,幾乎沒有的運球加上欠缺策應能力,可以確定被壓迫的話就是失誤。



總結來說,林均濠是一名優秀的協防長人,搭配上他所擁有的三分,是能成為優秀的板凳輪替,但貧乏的運動能力加上稀少的進攻手段,注定他最後只會是個輪替長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