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斥「農場說」以外 籃協應知的擴編球隊重點

中華籃協理事長謝典霖今天(7月21日)召開記者會,回應日前傳出SBL將成為「農場」的說法,根據日前報導指出,籃協秘書長李一中轉述,謝典霖規劃內,SBL將擴編為8到10隊,成為挑戰ABL的富邦與夢想家的農場,但今天謝典霖駁斥此說法,並解釋:「農場一說,建立在當初認定CBL(中華職籃大聯盟)會成立的狀況下,若職籃成立,CBL就是最高層級的籃球賽,那SBL作為半職業聯賽,自然會成為CBL的農場,現在若CBL不成局,SBL自然不會是ABL的農場。」



在記者會上,謝典霖的最大重點是駁斥所謂「農場說」,但其實,說法只是一個名詞,對台灣籃球來說,CBL自從出現在檯面上直到可能破局、但CBL籌備會尚未決定破局的此刻,伴隨SBL和CBL之間球隊的拉扯,台灣籃球不再像以往等著夏天、年輕球員投入選秀、球迷等待贊助商、行銷單位、轉播單位的到位、SBL如十幾年來的開打,而是可能得面臨各種不確定的可能,達欣回到社甲聯賽、金酒不再冠名、富邦甚至可能加入ABL等等異動,這不只是SBL的時程改變,更是台灣籃球的一大關鍵時刻。

謝典霖的說法,問題不只是SBL是否要當哪個聯賽的農場,實際上從近的開始談起,台灣好手在SBL表現出色後會挑戰中國CBA、遠的則是歐洲球員會飛到美國挑戰NBA,每個球員都只是「人往高處爬」,當自己在單一聯賽站上頂尖的地位,自然會去追求強度更高、或是待遇更好的環境,如果SBL沒有把自己打造成這些台灣球員可以挑戰的最高層級,那除了原本就會留在國內、以SBL為圓夢戰場的球員以外,其他高階球員就是會往外跑。



但提到擴編,就不應該像謝典霖含糊其辭一樣,固然他口中SBL希望擴編、增加更多學生球員逐夢機會不是壞事,但擴編本身,需要的門檻非常明確,第一是資格,不論透過像NBA那樣由每隊保護名單、再讓新球隊挑選保護名單之外的現有球員為主,或是像日前中職選秀會上,給老瓶新裝、重新回到中職戰場的味全龍在選秀會上那些優先權,都是提供新球隊有一定的戰力,即使整體實力不如現有球隊,也不能當每場被打爆的魚腩。


第二是薪資,球隊可以提供給球員的薪資,代表他們經濟狀況無虞,同時也是球員之所以能以此為夢想的民生需求,加入聯賽的法定最低薪必須納入,而以NBA的案例來說,新球隊一樣要符合薪資上限與薪資下限,不能因為初成軍就便宜行事、隨意尋

或許,中國在許多地方優於台灣是事實,中國CBA聯賽的確是實力、待遇都優於SBL的聯賽,所以台灣球員西進中國,某種程度上也是類似農場,如果ABL能證明他是實力、待遇都優於SBL的聯賽,那有一天SBL形式上成為ABL的農場也不過份,但問題是,若今天SBL的環境變成一個球員或球團寧可投入ABL也不願留下來的聯賽,那SBL能做的事,應該是登高一呼、並努力尋求改變之道,而不是一成不變、眼睜睜看的球員出走卻視若無睹。



謝典霖在夢想家進駐彰化、讓ABL進入台灣球迷的視野中,的確有功,夢想家在彰化的成功,讓彰化體育館成為夢想家球員溫暖的主場,營造出優於SBL的主場氣氛都是事實,但如果沒有在ABL和SBL的差異中,找出台灣籃球尋求職業化應該注重的環節、或是台灣籃球能否職業化的癥結點,那只能繼續一成不變的SBL乃至於台灣籃球,都不會有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