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的無聲改變:更平均的三巨頭

這些改變在上季季後賽已經發生了,更早甚至例行賽就看得出端倪。身為三巨頭年紀最大的成員,LBJ正把攻擊一把手位置逐漸轉移出去,將衝鋒陷陣的任務交給年僅24歲的Kyrie Irving和28歲的Kevin Love。

先談談Kyrie Irving。主打控球的Irving,本就不需要隊友餵球。LBJ剛來騎士的時候,很明顯球權大量轉移給LBJ。14-15年,他的USG%從前一季的28%下降到26%,每36分鐘出手數從17.8次下降到16.3次。他的投籃效率提升,eFG%大幅提高,但是出手次數下降,助攻次數下降,發生了排擠效應。



另外一位巨頭Kevin Love更慘。他是需要人家幫忙餵球的禁區球員,本身打法很吃球隊戰術。灰狼時期他能在擅長的腰位拿球,跟隊友擋切掩護後也是球隊主要選擇。來到騎士除了LBJ外,還有Irving擋在前面,瞬間重要性下降。他不是擅長單打的球員,少數接球必須自己打掉,導致效率降低。球權方面更是沒得比,USG%從28.8%下降到21.7%,每36分鐘出手數從18.3次重摔到13.5次。

請繼續往下閱讀
closePowered by GliaStudio


除了LBJ外,另兩人很明顯下滑,讓時任教練David Blatt除了要處理他和LBJ的關係,整合球隊攻防體系外,還要花心思整合三巨頭球權分配。最後Blatt不得不黯然離開騎士,也跟他始終讓Kevin Love看起來像局外人有關。至於Kyrie Irving?主打位置可以自己帶球,配合本身卓越的單打能力,讓Irving受到的影響不顯著。

這時騎士與其說是三巨頭,不如說是LBJ加上一位得分好手,還有一位籃板抓很好的Stretch 4。各自為政的結果,是除了LBJ外兩人效率都遠不如當老大的時候。只不過,這本來是巨頭合體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巨頭中最弱的那位,本就會犧牲最多。像熱火時代的Chris Bosh,或2008年塞爾蒂克的Ray Allen,都是合體後個人績效大幅降低的例子。

請繼續往下閱讀

Tyronn Lue上任後,除了他跟球員關係較親密外,他在三巨頭球權分配比Blatt成功。他跟LBJ的關係比較好,成功讓LBJ把更多球權釋出,讓另外兩人能參與球隊進攻。不管是Kyrie Irving或Kevin Love,在騎士奪冠之旅中,扣掉最後三場LBJ化身成天神主導一切外,季後賽攻擊次數都比例行賽多。

尤其是Kyrie Irving,即使把LBJ最後三場大發神威算進來,他季後賽平均出手次數還是全隊最高。在USG%這一塊,Irving幾乎跟LBJ並駕齊驅。最後三場比賽LBJ變成超人前,他平均得分也是全隊最高。不到最後關頭,LBJ已經把第一得分手的角色讓給了Irving。

Kevin Love的問題比較複雜一點,畢竟把一位禁區球員整合進系統比較麻煩。季後賽中Love的防守問題被放大,逼著Lue不得不調整Love場上角色。碰到強度較高的防守,Love不擅單打的缺點一再被凸顯,很多時候只能外線埋伏。

到本季例行賽,這種攻擊重心轉移的態勢更明顯了。LBJ畢竟馬上要32歲,再強再猛也不會跟以前一樣在攻守兩端扛起全隊。事實上漫長的例行賽中,騎士或許希望LBJ多多休生養息,以期他在季後賽甚至冠軍賽有爆發性演出。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LBJ上場時間逼近37分鐘,但可以預期這數字會持續下滑,應該在35分鐘左右。數字上來看,他的每36分鐘出手次數,是重回騎士隊以來新低。他的USG%同樣也是三年新低,更是加入聯盟第二年後首次低於30%。即使上場時間沒變太多,LBJ在球隊攻擊中的比率已經降低。

Kyrie Irving是最大獲益者。不管平均出手數,還是每36分鐘出手數本季都來到生涯最高。每36分鐘出手和LBJ相差超過4次,是LBJ生涯中從來沒有發生過的狀況。USG%方面,Irving連續三年上升,本季數字同樣也是生涯最高。年經的Irving數字已經回復到LBJ加盟之前,他還是獨一無二王牌的時候。

Kevin Love狀況稍差,畢竟他在明尼蘇達是一切重心,在這即使LBJ分享球權,他還是只排到老三。不過他USG%顯著回升,連續三年成長。每36分鐘出手數同樣也連續三年提高,目前跟LBJ相差次數已不到1次。雖然助攻數上還是遠遠不及當年,但跟Love在騎士多半擔任攻擊終結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