鵜鶘—不屬於Eric Gordon的未來

「你應該做的,是像個男人般坦承,而不是一直保證說誰絕對不會被交易走。」



如果當初在加入新球隊前,當事人會留下這樣的言詞,那比起即將展開的新生活,可能對於老東家的不滿情緒還要多一些。這也的確騙不了人,因為當初在加入新球隊的記者會上,包括本文主角在內,表情說明了一切。



從這個不太快樂的開頭看起來,這段故事的前景不太樂觀,而在現在已經看見結果的幾年之後回頭看,這段日子也的確就像當初的開頭預告的,並沒有留下美好的結果,至少這樣想,從原本黃蜂的CP3時代,銜接到後來的AD時代,然後改名成鵜鶘,其實這三個元素,都和本文主角有關係,而黃蜂賣掉CP3進入重建、然後以鵜鶘之名闖進「後CP3時代」的第一次季後賽,本文主角也有戲份,但也就只是「有戲份」而已。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曾經是一段「未來」的代名詞,但最後他在紐奧良卻一直沒有抓住這個未來,等到真正發光時,已經不再是鵜鶘的一員了。



差不多不用遮住名字了,本文的主角是Eric Gordon Jr.。



The Spark
Eric Gordon Jr.,跟爸爸一樣的名字,因此從小的暱稱就是「EJ」,代表「Eric Jr.」,之所以會一直被提起和爸爸相比,就是因為Gordon擁有遺傳自父親的籃球天賦,Gordon的成長一直都在印第安納州,這正是老爸籃球的啟蒙與發光之地,以至於高中時期就成為印州籃球先生的Gordon一度傳出可能要離開印州就讀大學時,還成為當地的話題。



但是,在地的印第安納大學最終還是想盡辦法留下了Gordon,靠的是當時球隊總教練的改朝換代,由Mike Davis換成Kelvin Sampson只是其一,重要的是他找來Jeff Meyer擔任助教,而Meyer正是老Gordon大學時期的教練、同時也是Gordon一家的摯友,有了這層關係,才讓其他名校都想爭取的Gordon留在印第安納大學。有了Gordon帶頭,吸引其他好手攜手,IU的招生被媒體排在全美前五,而Gordon沒有辜負家鄉父老的期待,以平均每場20.9分、Big Ten分區得分王之姿,帶領IU在開季前18場拿下17勝,雖然他終究因為傷勢影響而狀況下滑,IU也先盛後衰,最終在錦標賽首輪就敗給阿肯色,但就在家鄉父老的肯定中,Gordon也的確如各界預期的「One and Done」,投入2008年選秀會,並在首輪第七順位得到快艇的青睞。

請繼續往下閱讀



技術可說隨插即用的Gordon,先稍微等待了一點時間,快艇在11月底把原本的先發得分後衛Cuttino Mobley交易到尼克,而Ricky Davis只頂了兩場先發,Gordon站上先發後,就再也沒有讓出位置,尤其從12月12日起,Gordon在36場內僅一場得分個位數,甚至在2009年1月23日對雷霆之戰飆進41分,寫下快艇菜鳥最高得分紀錄(雖然一年多以後就被Blake Griffin改寫),新生代砍將本色完全展現。新人年他繳出16.1分、2.8助攻的成績,僅以5分之差無緣新秀第一隊,但他仍是新秀第二隊中票選分數最高者。



站穩先發地位後,Gordon的身手也毋庸置疑,只是快艇除了2006年的亮光後又陷入低迷,一直期待能有躍起的一天,終於在2011年,他們等到了這個機會,唯一可惜的是,Gordon的生涯也走上了轉捩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The Basketball Reason
紐奧良黃蜂在2010年因為老闆George Shinn的問題而求售,經過一年時間沒有下文,在2010年12月正式由聯盟收購代管,這讓情況變得很詭譎,一方面聯盟的資金原本就是由其他球團維繫,導致黃蜂連做出支出大於收入的交易都會被其他老闆反彈,但在必須要尋找下一個買家的情況下,又得維持球隊的賣相,而隨著時間推移,即將成為自由之身的自家球員又不能坐視不管,首當其衝的就是表現亮眼的當家控衛Chris Paul,擺明已是聯盟頂尖控衛之一的CP3,若成為自由球員,絕對是頂薪行情,但黃蜂顯然負擔不起,因此交易就成了選擇。



眾所周知,原本可能和湖人談妥的交易,就因為支出金額上的差距而被當時NBA總裁David Stern以「籃球原因(Basketball Reason)」否決,而比較少被人提起的是,原本快艇也談妥了交易,籌碼是Chris Kaman、Al-Farouq Aminu、Eric Bledsoe和2012首輪籤,但也被Stern否決,最後把Bledsoe換成Gordon,才讓Stern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