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盃籃球賽淘汰賽第二天:美夢夢碎

1.這場比賽看得出來兩隊都有做出相當程度的準備,法國用6呎6吋的Frank Ntilikina取代上一戰對澳洲表現優異但身高只有5呎10吋的Andrew Albicy打一號位,負責盯防Kemba Walker,成功讓他全場投9只中2,靠著罰球才勉強得到10分。美國也同樣地先後派出有身高優勢的Khris Middleton與單防能力優異的Marcus Smart看管自走砲Nando de Colo,讓他全場只有6次出手機會,扣除掉讀秒階段用犯規戰術凍結時間8罰中7,也只讓他得到11分。

不過Evan Fournier與Donovan Mitchell都成功取而代之成為本場比賽兩隊各自的進攻核心,也都攻下至少20分的得分,讓比賽成為一場互轟的拉鋸戰。

請繼續往下閱讀


2.所以美國會輸掉這場比賽最大的原因還是他們四五號位短缺的原罪,總教練Gregg Popovich唯一信任的長人Myles Turner面對到法國的Rudy Gobert再要位與肢體對抗上完全沒有任何優勢,Turner甚至在第三節開節在己方從底線發球開始進攻、尚未運球過半場的情況下莫名其妙推了Gobert一把而被吹進攻犯規,隨即遭到Popo換下,剩下的比賽再也沒有上過場。



Gregg Popovich臉上表情盡是無奈。

3.即使手中的牌有限,Popo在前五場比賽看得出來他很積極的整合這支美國隊,包含空手走位、球的流動與防守交代的默契都有明顯進步,但是讓美國隊加分的政策絕對不包含打死亡五小,只上場10分鐘就吞下3犯的Turner退場之後的最後19分鐘,Popo擺出的是Middleton打四號位、Harrison Barnes打五號位,甚至讓上述兩人其中一人退場休息,擺出一中四小的超級五小陣容。

但是Khris Middleton缺乏高位策應的技巧與傳導分球的視野、只有6呎8吋的Barnes比起Turner更難以與身高7呎1吋、臂展7呎9吋的Gobert在禁區攻防,雖然改打小陣容的確提升進攻能力、在第三節中後段至第四節前段將分數拉開到5~7分,但是第四節剩5分鐘到3分鐘這段時間,美國三次出手未進的籃板球都被法國抓下而打出一波9比0的攻勢將戰局逆轉,最後3分鐘Popo為了增加更多外線出手的選擇,仍然繼續使用五小陣,但是美國隊只有靠著Kemba Walker的個人單打能力再得到3分,根本無力回天。

請繼續往下閱讀





Gobert單場21分、16籃板,稱職扮演禁區大黑柱的角色。

4.擁有Gobert的法國在禁區享有絕對的優勢,團隊籃板淨贏美國整整16個,二波進攻也比美國多了6分,在這種一戰定生死的比賽,這麼懸殊的籃板差距是絕對不被允許的,法國也靠著更多的進攻機會阻止了美國將比分徹底拉開的可能。



Nando de Colo在讀秒階段穩定戰局。

5.對於外線狀況極度不穩定,需要製造大量犯規站上罰球線得分的美國隊來說,第四節的罰球很明顯是不及格的,整節11次罰球機會只進4次,最後3分鐘的5罰只中1,連Kemba Walker的3罰都只中1,反觀對手Nando de Colo在最後一分鐘內仍然能夠用穩定的罰球機制交出8罰中7的高水準抗壓成績,此消彼長之間美國就在好不容易克服困境的情況下再次翻船。

請繼續往下閱讀



Brook Lopez本場比賽只上場4分鐘。

6.長人短缺的問題看起來已經是美國未來在國際比賽逐鹿中原的最大絆腳石,撇開徵召不順,美國本土中鋒荒的問題在這幾年還是越來越明顯,隨著Nikola Jokic、Rudy Gobert、Giannis Antetokoumpo、Jonas Valenciunas等歐洲體系培養出來的長人在籃壇出將入相,四五號位相對貧乏的美國要再像過去橫掃千軍、以懸殊的成績奪冠將越來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