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 Jackson 的掙扎,與 Josh Jackson 的蛻變

跟小牛(現在官方叫獨行俠了)的比賽第二節進行到讀秒階段,Jackson 在後場接到隊友 Tyler Ulis 傳球,抬頭一看時間只剩 4.4 秒,離籃框還有 70 呎左右的距離。因為時間關係,JJ 開啟了噴射機模式,只用一個運球就衝到中場,再一個運球過了同梯新秀 Dennis Smith Jr.,再用一次運球抵達三分線。這段時間大概是 2.1 秒,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在時間終了前投出一個不錯的三分球。



大多數的球員會選擇停下來投急停三分,不過 Jackson 選擇了另一條路。他再運了一次球然後踩了上籃腳步,而他的最後一步踩在三分線與罰球線的中間。緊接著他閃過一個 6 呎 10 吋的大前鋒,做了一個「冰人」George Gervin 式的上籃完成這次空中作業。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球在時間還剩一秒鐘的時候離開 Jackson 的手指,在鐘響時穿過籃網。這球讓太陽的領先在第三節開打前拉開到雙位數,當然,這得感謝再投進這球後拿下第 21 分追平個人生涯最高分的 Jackson。


在進攻端的成熟度的判斷還很生嫩的同時,卻總是用一些很誇張的體能素質完成一些讓球迷下巴得掉下來的球,這一個鏡頭就像是 JJ 菜鳥球季的縮影。舉一些常見的例子:在三分線外放投,他還是會切進去在空中滑翔一陣之後繞過護框者把球放進籃框。半場時沒有給足身體對抗,他就會從底線溜向禁區完成一次開後門空接灌籃,或是直接搶到進攻籃板後把球塞回去。給他一個起飛的跑道,他會試著把對方七呎長人一起塞進籃框。如果在快攻時漏掉他,他會展現讓球隊願意付錢的彈跳力。



而這不是為了強調 Jackson 沒有任何技巧。下面這個影片可以看到,他懂得在檔拆時能做出等著防守者繞過掩護,並用身體與臀部卡位製造進攻空間。


Jackson 已經在檔拆進攻中展現出一些巧妙的進攻手段,面對 Rudy Gobert 他可以用歐洲步繞過前者龐大防守範圍,對上 Joel Embiid 的封蓋高度他也可以用一個柔順的拋投解決。他在禁區的進攻機會大多還是靠著強大運動能力製造而來,但在雜耍般的上籃或爆發力十足的灌籃之外,JJ 的確還多有著兩把刷子。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這些動作觀察,你可以很簡單的知道為什麼 Jackson 會是今年選秀的第四順位。一個 6 呎 8 吋,體能又是本梯數一數二的前鋒,剛好就是現代 NBA 最流行的球員類型。即使他的臂展以身高來說略短,但這些條件仍讓他擁有跟本屆前三順位球員一樣擁有極高的潛力,也是他在堪薩斯大學時就以一年級生身分被認為也是狀元候選人的原因。



然而他目前 11.4 分,40.7% 整體命中率與 26.2% 三分命中率的場均表現讓他在整個新秀球季裡不那麼像個第四順位球員。場均得分超過雙位數的 164 位球員中,只有 19 個投籃命中率低過 JJ。而在這 19 個球員裡面,每一個都至少能在每場比賽裡貢獻 1.5 個三分球。



我們的主角 Jackson,整季出手 168 次只命中了 44 球。對於幾乎每次出手都被歸類於空檔或大空檔時,這實在不是個漂亮的表現。



如果你不能跳投,即使你擁有 JJ 這種體能你也很難在 NBA 中成為一個穩定的進攻者。當球不在他手上時,防守者可以很輕易的離開他去做幫忙防守,因為球探報告會寫「JJ 在三分線外接球投籃的命中率只有 29.5%。」。他在三分線的定點投籃場均能拿下 0.72 分, PR 值落在 14%。0.77分的接遞手傳球後投籃PR值則是32.2%。當球在他手上,防守者可以選擇退個兩步放投,因他對方知道他在運球後跳投的三分命中率只有 13.8%,兩分命中率也只有 31.8%。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使沒有人制止 Jackson 去出手一些「健康」的三分球,但當選擇來臨時,JJ 仍常常避免一些會被「半干擾」到的外線出手。下面這個影片可以看出來,在精華片段般的上籃鏡頭之外,他的選擇與他較短的臂展就是造成他在籃框附近命中率的主因。


三分球的確會對 Jackson 的比賽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樣來看吧!JJ 本季在 30 場比賽中有投進至少一個三分球,他在那些比賽裡的場均數據會跳升至 14.5 分、45.8%命中率、41.9%三分命中率。除了這些數字能跟他的同梯對手 Jayson Tatum 一較高下之外,這更比那剩下 30 場,場均 8.2 分、34.2%命中率的比賽看起來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