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Jordan紀錄片《The Last Dance》Episode 1 & 2 觀後感:籃球之神,無疑

總算看完了期待已久的《The Last Dance》首兩集。當那熟悉的芝加哥公牛隊入場音樂響起,我的全身上下起了雞皮疙瘩;當Scottie Pippen似是平淡無奇地回顧起他和當時的公牛隊總管 Jerry Krause之間的爭議和不合時,我莫名地陷入了緊張的氛圍裡,擔憂著發生在球場以外的一切會導致公牛隊所追隨著的第二次三連霸、隊史第六冠的旅途會以失敗告終,儘管我清楚地知道,他們順利地完成了那充滿了傳奇性的最後一舞。


突然,我想起了前幾年超紅的一部韓劇《孤單又燦爛的鬼神——鬼怪》裡,當金信將軍以君主之名贏下打了三天三夜的戰役而歸城後,卻被君主殺害的旁述——「一日之中陽光最明媚的午時,他死於自己保護的君主刀下」。

就如球場上的戰役,讓人恐懼的不是站在眼前如此強大的對手,而是場外那些無法操控得住的因素,況且,這還是源自於自己那一方陣營的種種因與果。


我們總會說,Michael Jordan是籃球之神。我們看到了Jordan是如此地強大——兩個星期的時間,作為大學新鮮人的他就成功地打敗了隊友James Worthy;後來就在NCAA一級男子籃球錦標賽與喬治城大學的決賽中投入絕殺球完成奪冠;再後來,加入公牛隊之後的NBA職業生涯第三戰在兩度年度最佳防守員Sidney Moncrief所領軍的密爾瓦基公鹿隊面前轟下37分。我們也見證到Jordan就是一個有著如此統治力的神——法國巴黎等待著Jordan到來的球迷人潮、讓如王者般存在的波士頓塞爾蒂克隊心驚膽跳地看著Jordan瘋狂地在自己的陣地裡肆虐,以至於Larry Bird說出了後來舉世聞名的評論:『那是上帝喬裝成Jordan來到球場上。』。


這一切,都可以在《The Last Dance》的首兩集裡看到。其實在看的當下的感覺是很特別的——就像是一種從原本只是很純粹地從一些Jordan的比賽影片裡去觀摩Jordan的強大,又或者是說從無數本關於Jordan的書籍文字裡去咬文嚼字,試圖體驗Jordan的強悍,到現在我們似乎就身處在那個年代裡,站在一旁仔細地看著Jordan的華麗演出那樣,彷彿就像是偷窺神的平凡人類,透過製作人以及攝影團隊的視角、聽著那些巨星們的娓娓道來,去感受Jordan的偉大。



所以我們看到了,Jordan在每個人心中不一樣的模型。他可以是母親Deloris Jordan眼中那因為落選了校隊而回家哭泣的孩子。他可以是父親James Jordan眼中那一直想要證明自己比哥哥來得更好、更強的兒子。他可以是當時的北卡大學助理教練Roy Williams眼中那實力與天賦兼具的最強高中生。他可以是Worthy的回憶裡那難纏卻又實力驚人的後輩。他可以是公牛隊老闆Jerry Reinsdorf和總管Krause心裡最引以為傲的公牛隊產物。他可以是前芝加哥居民Barack Obama心裡那讓公牛隊重新回到芝加哥的舞台的風雲人物。他可以是當初那打開隊友房門後發現到與毒品、女人為伍的隊友們的菜鳥。他可以是那個因為上場時間限制的問題而與制服組對著幹,堅持贏球才是唯一原則的天才球員。他可以是讓塞爾蒂克隊頭疼不已的對手。

我們都在《The Last Dance》的首兩集裡看到了Jordan如何之所以是神的這一切,卻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帶領公牛隊征服一座又一座的高峰、奠定自己成神的旅途裡,那些隱隱約約浮現著,或隱藏著洶湧的暗流,足以輕易地狙殺這些榮耀。Jordan受傷的第二個賽季,他在復出後的堅持上陣和贏球為一切的態度與Krause欲爭取更好的選秀順位的計算背道而馳,自此埋下了伏筆,爾後我們都可以看到Jordan與Krause對話時總時不時地隱藏著尖刺。Krause從提拔總教練Phil Jackson到為他的離開而預謀著,Jackson被告知,1997-98賽季就是他的最後一個賽季,來自於Krause的堅定立場足以影響著這支冠軍球隊的化學作用以及氛圍,畢竟Jordan已多次強調他只願意為Jackson打球。Krause與Pippen之間因為合約薪資所引發出來的矛盾,讓Pippen後來喊出了交易自己的風波。選擇過完假期後才進行腿傷手術的Pippen將長期缺陣,而少了Pippen的公牛隊則陷入了連敗的狀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