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轉身後】跌得越痛,看得越多-張憲銘

高中首年即被登入12人名單中,高二為屏東高中奪下81學年度自強聯盟(現HBL甲級籃球聯賽)冠軍,高三如願選上亞青盃國手,同年被裕隆簽下,他是張憲銘-寶島夢想家的幕後推手,展逸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


疼痛是為了成就更好自己


「現在回首,高中是一條很有意義的路,因為我高中生涯走的太順遂。」高三和職業隊簽約,路途順遂到讓張憲銘以為籃球是條簡單的路。加入裕隆後,同隊各個是中華隊等級的球員:李雲光、林建平、東方介德等,他必須付出更多努力換取上場的機會。然而,對比高中的關注度,落差與失落感是鮮明的。



「在當下,挫折和失敗或許很痛苦,但是再回頭去看,我會覺得那段時間對後來人生的路有很多幫助。」

職籃垮台後近二年的空窗期,張憲銘曾到緯來主持節目、轉播賽事當球評,其中,在朋友雜誌社幫忙的經驗,讓他發現自己喜歡和人互動、一起激發點子,加上後輩球員的崛起,故決定高掛球鞋,開啟創業之路。

「每個階段都有接踵而來挑戰,創業的起始是個困難。」公司小規模時就像突擊隊,案子來了就做,漸漸地規模擴大、朝正規軍發展,則換面臨管理層面的瓶頸,直到近期公司已逐步走向國際化,張憲銘仍相信未來還有更大的挑戰等著他。


張憲銘用過去學生時期的訓練來比喻:「以前兩個小時的訓練完,最怕聽見教練喊:『邊線集合!』籃球隊是個團隊,一個人沒有跑到標準,全隊必須重跑。」



「你再怎麼累都要撐完,至少不要害到其他人,創業也是一樣,再怎麼樣痛苦,我是領頭羊,無論如何都要撐過去。」



寶島夢想家,給籃球一個不同的可能


「寶島夢想家」的成立,來自於張憲銘與陳建州、張承中等人試圖衝破現在既有的體育環境:「我們想證明,在臺灣做職業籃球隊是可以賺錢的,希望藉此創出一個商業模式,讓企業知道養球隊不只是燒錢和社會責任而已。」這拋磚引玉的行為,目的是期盼未來能讓更多企業願意投入資源到運動產業、創造更多的機會。



認同感一直是寶島夢想家的核心主體,和在地政府合作,簽約彰化作主場,集結各種元素:DJ表演、歌手演唱、周邊攤販…,夢想家想給觀眾更多的球場體驗,「當球迷願意進場,構築主場的最後一塊拼圖便到齊了。」而後為回應球迷的支持、提升戰績,方進一步邀請「黃金世代」球員:李學林、陳世念等加入。

請繼續往下閱讀


「球迷、球員開始產生認同,整體戰力自然就會提升。」對應至學生籃球運動,張憲銘亦同樣抱持著這樣的信念。


運動回歸校園,展望基層新生態


張憲銘堅信:「運動和教育是並行的。」過去因忙於訓練,與球隊四處出征,他和校園生活的關係不如一般生緊密;如今眼望學生籃球風靡全臺,比賽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各校球隊積極參與賽事,張憲銘對此期待未來能更有效地整合,讓球員有回歸到校園裡、專注於學業的時間。


「將運動帶回到校園中,讓籃球不只是籃球,不只是教育,同時是校園的認同和共鳴。」



對於甫落幕的第一屆球學聯盟,張憲銘對「中正高中奪冠」畫面仍記憶猶新。全校的應援,讓球隊比賽成為學校成果表現的機會,「或許不是到小巨蛋很多人幫你加油的舞台,但在校園主場裡,有自己同學為你加油,有自己學校的支持,還有社團願意出來表演,這凝聚力與向心力是很不一樣的感受。」串連球隊和學校,是張憲銘所樂見的。


「球員們為了打比賽、享受榮譽,會願意主動相互鼓勵和協助,讓大家一起達到標準。」過去台灣成功的球星中,林志傑、劉錚、蔡文誠等人都非甲組球隊出身,卻仍成為中華代表的主力;張憲銘期待透過不論是球學聯盟或者更多嶄新制度的改變,讓運動不再背馳教育而行,同時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