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球好難–談女生接觸籃球的機會

寫這篇文的時候,疫情在全球持續延燒,所有想打球的人都面臨沒什麼室內場地可以打的窘境,但在這之前,其實女生打球,真的是常常覺得「好難」。

從筆者開始工作後(2008年後至2012年間),有次以前大學系籃的學妹說道:「進社會後可以一起打球的女生很少耶…」


我從那一刻起,才開始思考女生的接觸運動(籃球)機會,當時也以HOT籃球熱名義,創立了女籃社團,也才更進一步的了解到女生打球一些困擾。


一、因為女生打籃球的數量不多,很難女生一起一群人打公園三三或室內五五


二、需要和男生混打時,就算不介意,男生也很難找到一個標準,會產生身體接觸等


三、大部分女生的實力與男生技術、力量落差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列應該還是可以列很多出來,但大致上有這些困擾跑不掉。

這裡我們就直接探討一個問題,從教育上來看,女生在籃球上接觸學習的機會是否比男生少?少了多少?才導致整體女生在籃球項目的運動人口,很難找到伴…。而我先將範圍固定在籃球這個區塊,不然寫不完了。

先定義什麼是教育上的『學習機會』。

就筆者觀察發現,能夠參與到校隊的,就算只有兩年時間,他們的基礎動作、觀念都會較一般人好。

當然,並非每間學校都能充份的教導這些,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完整的學習到各種細節,但能夠參與到校隊的機會,比較能夠算是「學習」,有「專業師資」,因為校隊通常會配置具籃球專業之教練。

社團就不一定了,但能夠當作「接觸」這項運動的參考。

於是我找到了中華民國教育部一○七學年度的資料。


【學生籃球聯賽】

從學生籃球聯賽(定義: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少年籃球發展協會)的參與數量來看,女性的參與是全體參與的28%,在國小的時候有著最高的參與比例,在高中職的時候有最多的參與數量。









【學生籃球校隊】

籃球校隊的定義是設有教練及每週固定練習時間,且過去1年內,至少1次以上代表學校參加校際運動競賽,女性的參與是全體參與的27%,在大學的時候有著超過男性的參與人數,佔51%,在這個時期也是最多人數的時期。


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生籃球社團】



學生籃球社團定義是學校正式成立運動社團,有興趣之學生皆可參與,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進行活動,要求就沒有校隊那些條件,女性的參與是全體參與的27%,在國小的時候有最高的比例44%,數量也是在此時期最高。









因為校隊有一個條件是一定要有代表學校出去打校際的賽事,所以另外分析了一項【校隊球員平均打到比賽的機會】,發現國中的女生與大專的男生,算是有著最充足的比賽機會,不過這個機會,不代表比賽充足,然而,比例越少,代表越缺乏。





國小比賽、大專女性賽事貌似特別缺乏…


【結論】

從數據來看,女生也不只入社會後接觸籃球的機會不多,在學校的時候也是「真的少於男生很多」,男生的接觸機會幾乎是女生的3倍。


台灣學生男女籃校隊來比,也是男性佔大多數,從小,女生能夠接觸並學習籃球的機會,就比較少了,因為通常要進入校隊,才會有固定的時間以及相對較專業的學習機會。


然而,女籃其實在國際上的相對競爭力是強於男籃的,2020年,FIBA女籃,台灣(要查Chinese Taipei)排名第33名。

以商業考量的情況下,其實是否要投入資源去強化女生參與籃球,我還不敢下定論,但就教育方面及國際表現方面,女籃的確是值得國家投入資源去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