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gue+ Draft 新秀分析___後場篇

台灣籃球在今年P League+的成立後,形成前所未有的旋風,護得了外界大量的關注,可說是創造了台灣籃球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點燃了許多年輕球員未來的職籃夢,在今年賽季結束後,聯盟也宣布了選秀相關細節,正式說明了2021-2022年為P League+選秀的第一年,今年後衛報名人數為所有位置最多人,從名單中整理8位預計在前兩輪會被挑選上的球員,這次透過大量的影片分析球員的比賽內容後,整理出攻守兩端與總評的結論,並提出未來發展方向的模板球員,讓大家更能瞭解球員的特性與球風,以下開始進行說明:









王偉丞​


一. 基本資料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四年級

180cm / 72kg / Guard



二. 上場時間
106 學年度出賽 23 場中先發 1 場,平均上場時間 16.8 分鐘

請繼續往下閱讀


107 學年度出賽 21 場中先發 6 場,平均上場時間 19.8 分鐘

108 學年度出賽 7 場中先發 2 場,平均上場時間 21.7 分鐘

109 學年度出賽 22 場中先發 20 場,平均上場時間 23 分鐘



三. 歷年數據



四. 進攻
高師大仰賴的進攻發動機,全場攻防的轉換打法下,能快速判斷隊友的站位後,在當下恰當的時機傳出到位的傳球,速度不到頂尖,但在節奏的控制上穩定了高師大半場的進攻節奏,是球隊的指揮官,此外今年賽季也穩定了三分火候,驅使著防守者的站位必須貼得更緊,面對壓迫,擋拆後突破與長人的對抗,能善用身體素質的碰撞下,做出第二拍的放籃,相反的,也容易造成切入太深的情況發生。



五. 防守
今年UBA抄截排行榜排名第2名,平均每場能抄截2.5次,對手傳球位置與抄球時機上的判斷,增加了對手搶下籃板後的長人、搶著打快的後衛們處理球的壓力,身材體格上在後衛群中不吃虧,面對後衛強硬進攻時,被針對打點的狀態並不常見。



六. 模板球員
葛記豪(控場強化版)、盧冠軒(投射強化版)



七. 總評
今年在複賽對抗健行科大的比賽中拿下6分10籃板10助攻,差點完成大三元的表現,打法上不貪功,時常指揮著隊友跑動接應的位置,在高師大的體系中,不屬於長期持球型的控衛,助攻數的呈現今年場均排名只排到第9,但穩定的節奏控制是備受肯定的,禁區左右floater與pull up的強化,是下一步進攻端的努力方向,在職業強度的提升下,試著學習如何降低失誤率,嘗試利用速度、節奏的變換在禁區中生存,未來有潛力成為標準的地板型後衛。











陳柏宏


一. 基本資料:
中州科技大學碩士二年級

178cm / 75kg / Guard



二. 上場時間:
104 學年度出賽 15 場中先發 11 場,平均上場時間 30.8 分鐘

請繼續往下閱讀

106 學年度出賽 10 場中先發 10 場,平均上場時間 34.7 分鐘

107 學年度出賽 14 場中先發 13 場,平均上場時間 29.7 分鐘

108 學年度出賽 24 場中先發 22 場,平均上場時間 34.1 分鐘

109 學年度出賽 5 場中先發 3 場,平均上場時間 36.8 分鐘



三. 歷年數據:



四. 進攻
中州科大近幾年來的攻擊端上的大腦,對於戰術的理解、空間的判斷是中州最為倚重的個人特質,雖然身高的條件並不是特別突出,但左撇子的攻擊節奏配上低重心的突破,且在切入的當下找尋弱側邊的射手位置,快速地轉移球讓防守者不易捉摸,外線的部分,1.5 motion的投籃機制、投籃的垂直起跳高度高,增加了投射的空檔,無球攻擊上、空切的時機判斷,弱側邊的投籃也能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然而在對手強力壓迫的防守下,大膽的全場式球風,在處理球的環節必須需穩定些,身為控球後衛,節奏的掌控要更膽大心細。



五. 防守
去年抄截來到場均3.2次,能預判且早一拍用身體下半身阻擋對方切入的空間,下手時機快,抄到球後就是另一個反守為攻的機會,加強對抗性能在肌肉碰撞下,不易因對方第二拍的對抗突破後失去防守站位,降低未來在職業場上不斷被進攻打點的機會。